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周欢畅(1990-),女,浙江温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5)02-0085-05

参考文献 1
罗店概况[EB/OL].(2007-07-11)[2014-07-10].http://www.jinluodian.gov.cn/140/107/200849107621.html.
参考文献 2
刘均宇.中心镇人口流转政策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为例[J].城市问题,1999(4):24-27.
参考文献 3
潘德龙.罗店龙船独特风格的成因初探[C]//罗店龙船文化论文集,2006:44-47.
参考文献 4
潘德龙.罗店划龙船民俗[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20.
参考文献 5
罗店龙船概要[EB/OL].[2004-05-13].http://www.ichshanghai.cn/scene/detail.php?id=55.
参考文献 6
肖伟,田媛,马永明.农村体育发展之小城镇体育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6):7-10.
参考文献 7
陈玺撼,陆绮雯.城镇化开发的罗店样板[N].解放日报,2010-04-09(009).
目录contents

    摘要

    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体育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龙船进行个案研究。梳理了罗店龙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特点和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在当代发展进程中发挥的增强凝聚力、强身健体、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指出,罗店龙船的传承和保护虽然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还难以还原原始的龙船风貌,且群众参与程度低、传承队伍缺失、经费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建议重视传承过程中的群众参与问题,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新生力量,尝试商业赞助模式,并借助罗店旅游开发的平台,不断提高罗店龙船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促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research makes a case study of Luodian Dragon Boat Event in Shanghai,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sports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mb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Luodian Dragon Boat Event,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mbodied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s the social function to enhance the cohesion, physical fitness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Luodian Dragon Boat Event has obtained high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dragon style, and low degree of the mass participation, loss of inheriting team and inadequate funding are prominent problems. It list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cluding: emphasis on the mas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heriting process, cultivation of new forces combined with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ttempts of commercial sponsorship model,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influence and participation of Luodian Dragon Boat Ev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platform of Luodian tourism development.

  • 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城镇化不是指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还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同质化日趋严重,因此城镇化体系建设中对文化理念和文化功能的探讨必不可少,这其中包括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融入问题。

  • 罗店龙船作为宝山罗店的文化瑰宝,于2007年6月入选上海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9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罗店龙船集表演、技术、力量、协调于一身,是民俗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店龙船与我们经常所说的赛龙舟存在很大差别,传统的赛龙舟以竞渡为主,而罗店龙船则以表演为主。由于罗店龙船在外形、活动等多方面具有与其他龙船和龙舟的不同之处且承载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将其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传承罗店文化有特殊意义,也有助于推广罗店龙船的进一步开展。

  • 本次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新闻报纸、相关书籍、地方志等,对罗店龙船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整理。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期间,先后四次走访宝山罗店,首先拜访了宝山及罗店当地群众,了解群众对罗店龙船的知晓程度以及罗店龙船的开展状况;其次向宝山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罗店文化中心负责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负责人等了解罗店龙船的相关信息,特别对罗店龙船的传承人进行了深度探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关于罗店龙船的起源、发展、特色等。此外,调研得到了关于罗店龙船的装备、音乐、动作技术等内容,得知了罗店镇文化中心为罗店龙船的传承所做的努力等等。

  • 1 罗店龙船概况

  • 1.1 罗店镇简介

  • 罗店镇位于宝山区西北部,与上海市嘉定区接壤,和江苏太仓市相邻,是两省三地的交汇处,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代中叶,罗店已成为享有“金罗店”之誉的通商大邑。罗店现辖行政村21个,居委13个[1]。据罗店古镇新桥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外来人口已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2001年,罗店镇被列入上海“一城九镇”;先后被国家和有关部门评为“上海新城市景观生态城镇”“中国绿色生态文化示范城镇”“中国著名小城镇”;2009年,罗店镇被列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试点城镇”;2011年还作为唯一的中国小城镇被欧洲新城镇联盟吸纳为成员[1]。另外,2011年“十二五”城镇化发展高层论坛也在罗店举行。随着罗店北欧新镇的开发,以北欧风情新镇与古镇风韵相融合为特色的镇区风貌休闲游,以宝山寺、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休闲游,以东方假日田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观光游等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对财政的贡献不断提高[2]

  • 1.2 罗店龙船的价值与特点

  • 罗店龙船是当地群众自发开展且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民俗活动。罗店地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最早的罗店龙船是按照苏州龙船仿制的,之后针对罗店的特殊地貌进行改进。罗店龙船是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罗店龙船是一项对技术、身体素质等都具有较高要求的特色体育民俗活动,对发展参与者协调、健康的身体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罗店龙船作为上海市体育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 罗店龙船在罗店城镇化道路中依然持续发展,还因为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罗店端午划龙船习俗,与吴越远古时的端午文化、龙文化密不可分。罗店龙船始于明、盛于清,是当地民间端午日最重要的活动,过去主要是为了祈求神龙庇佑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年景丰收,被乡民看作地方盛事,后渐成习俗。

  • 罗店龙船轻竞技、重观赏和娱乐表演,制作过程中很注重船体的精细别致,既全面传承了吴越地区龙船的特色,又有诸多创新,地域文化风格鲜明。罗店龙船有可拆装的龙头龙尾,有制作精良的牌楼、艄亭,有鲜艳夺目的罗伞旗仗,有精制的帅旗、兵器、供桌、彩灯,寓意广泛,内涵丰富[3]。罗店龙船船身小、船底平、行驶快,宜在当地狭小河道行进。罗店龙船的表演更是别开生面,舵手以脚踩船板来指挥划手,船上的乐班演奏专门曲目配合表演。罗店龙船分紫、红、黄、白、黑、绿、蓝七色,一船一色,分别代表某个街坊,沿着镇上河道作表演式行进。所有龙船能够变换出千姿百态的奇妙队形[4]。过去的罗店龙船以“子承父业”的形式传承。活动时,在镇中心树竹竿发布信息,根据参与的船数确定活动进行天数;与此同时,陆上的表演也是丰富多彩,故每年罗店龙船总是“引方圆百里之民众,呈万人空巷之盛况”[4]

  • 1.3 罗店龙船的“消失”

  • 清代是罗店龙船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鼎盛期,可在此期间却遭受了灭顶之灾。雍正二年(1724)至咸丰十年(1860)间,罗店成了战争场所,罗店龙船活动被迫中断。太平天国战争之后,镇上的龙船都已毁坏,经过很多年,罗店龙船才重新兴起,舵手和划手在实践中改进,使表演更具魅力。

  • 1937年,震惊中外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在罗店展开,罗店成为中日双方交战之所,罗店龙船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直至1945年日军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才得以恢复。

  • 1949年罗店镇又一次成为交战前沿,罗店镇千疮百孔,“七彩龙船”也仅剩两条,默然被冷落在破庙中。“文化大革命”时期,罗店龙船作为“四旧”首当其冲,仅存的两条龙船也均被销毁,龙船上的所有物品也难逃厄运,罗店龙船就此匿迹。

  • 1.4 罗店龙船的回归

  • 龙船已经被罗店人视为与其生命相表里的文化内容,是罗店人心中的永久记忆,即便是历经战乱,也无法将其抹杀,罗店龙船正是在罗店广大群众的呼吁中才得以再次回归的[4]。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罗店划龙船习俗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并将其作为文化标志发扬光大,使其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情感纽带的作用[4]

  • 1.4.1 罗店龙船的静态传承

  • 罗店政府经实地调研和探访,汇编成了《罗店龙船论文集》,这对罗店龙船的传承和保护来说意义非凡。此外,《罗店划龙船习俗》一书列入上海大型丛书《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于2012年正式出版。笔者走访罗店文化活动中心时,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2006年,政府拨款建造了350平方米的罗店龙船文化馆和罗店龙船文化广场,文化馆内展示陈列着各色龙船的模型,政府还曾出资新造了两条12米的龙船、两条16米的大龙船和一条4米长的小龙船。这些对罗店龙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来说非常有利。另外在官方传承人张福成老先生的家中,我们还看到老先生自己收藏的几艘小龙船模型。

  • 1.4.2 罗店龙船动态传承

  • 为应对罗店龙船的传承人(包括舵手、划手、吹打班子、造船工匠等)年岁已高或是离世这一现状,罗店镇党委和政府从2004年起着手对龙船文化进行系统研讨,注重历史底蕴的挖掘与龙船文化的延伸。曾出资新造龙船并举办了三届龙船文化节。2006年在举办第四届罗店龙船文化节时专门召开了“罗店龙船文化研讨会”,参会人员对罗店龙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讨。为了深入挖掘罗店龙船的文化底蕴,宝山政府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罗店龙船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走访曾参与过相关活动的当事人及其后代。记录了龙船表演时伴奏的主要曲谱,还征集了一些历史文物。同时还查找民间艺人,重新打造龙船,聘请过去参与过划龙船的人员传授知识和技术。此外,为推进新镇开发,启动老镇改造,城镇建设与管理实现新突破,罗店还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如开挖人工湖——美兰湖、疏通老镇河道等等,也为罗店龙船的振兴和传承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年来,罗店镇先后举办了七届上海罗店龙船文化节,让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罗店龙船焕发了光彩。在第四届龙船文化节上,罗店政府专门设置了百人绘百米长卷的活动环节,由一百名少年儿童在一百米的长幅上描绘体现龙文化的图案[5]。自2008年起,罗店镇还开展了龙船文化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家庭的“四进”活动,多次举办“罗店龙船保护传承成果图片展”。罗店龙船文化节是罗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缩影,通过龙船文化节这个巨大的舞台,不仅本土文化品牌得到升华,而且增进了宝山与各地(包括国外)的民间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成为罗店打造“一镇两貌”新名片的重要力量[3]

  • 2 城镇化背景下罗店龙船的转变

  • 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能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群众的努力下,“罗店龙船”按样制作,重新回归的罗店龙船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 2.1 由单一的活动方式转向多样的活动方式

  • 今天的罗店龙船文化节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得更加丰富,除了传统龙船的水上表演外,还包括行街表演、广场表演、舞台表演、图片展示等。2004年第三届罗店龙船文化节在罗溪公园举办,历时五天,不仅天天举行划龙船表演,而且还组织了大量的艺术展示和演出活动。内容包括摄影艺术展、龙船模型展、彩灯花卉展、民间工艺展、民俗表演、舞台演出等;第四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闭幕式在罗店美兰湖举行,活动分为六大区域,分别是龙船灯彩区、水上表演区、广场表演区、博览区、展示区和商贸区;2006年第五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上,罗店龙船在进行水上表演的过程中,还为身穿传统服饰的中国新郎和外国新娘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在2008年第六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上,罗店龙船的表演形式被舞蹈化地搬上舞台,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见识到了罗店龙船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罗店龙船在世博公众参与馆进行了“秀·空间”表演;2010年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落成,馆内陈列了一艘小型的罗店龙船。在上海举办的旅游节上,罗店龙船还被装上彩车,参与巡游,并获得了彩车表演一等奖[4]。丰富多样的龙船文化活动是罗店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龙船文化节,罗店彰显了本地的民俗文化特色,为罗店的城镇化建设增添色彩。

  • 2.2 由群众自发组织转向政府主导

  • 过去端午罗店划龙船都是由群众自发组织,本着“大户出大份,小户出小份”的原则筹集资金,现在罗店龙船活动主要由政府主导组织进行;过去是一条街道负责一艘龙船,现在都是文化活动中心负责。罗店新镇改造进程中,罗店政府充分发挥了其协调、组织、管理的职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合理安排组织了罗店龙船文化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2.3 由传统观念转向现代观念

  • 传统的罗店划龙船是一种祭祀活动,活动前会有一整套祭祀仪式,庄重而神圣。过去罗店龙船不让女人和小孩碰触,尤其排斥女性。现在的罗店龙船活动早已经改变了排斥女性的陋习,甚至在2011年还有一支龙船队伍专门由女子组成。另外,“台角”部分也紧跟时代步伐,发生了一些变化。“台角”是将十三四岁的孩子捆缚在龙船前部熟铁条制成的架子上,这种造型艺术流行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各地绝无仅有。过去,做“台角”的孩子都是穷人的子女,而现在“台角”也以假人替代。城镇化的文化形象要符合现代社会的进步特征和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它既是地域特色文化的载体,也是时代风貌的展现,罗店龙船顺应了这一要求,积极进行了转变,因而得以不断发展进步。

  • 2.4 由家族传承转向社会传承

  • 罗店端午划龙船习俗是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地域、群落、历史、经济等因素造就了具有罗店本土特征的传承内容和传承关系,而罗店镇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比例的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城镇化下的罗店龙船传承方式的变化。笔者探访罗店期间,除船匠即罗店龙船的官方代表性传承人为张氏家族之外,其他方面如桨手、音乐等的传承已经逐渐转向社会传承。

  • (1)船匠:罗店“划龙船”所用的龙船,全部由罗店镇自己建造。《宝山县志》称:上世纪七十年代“韩家湾滩船厂”依然是罗店镇的主要乡镇企业。其中造船世家张氏四兄弟,老大张福明十七岁就跟随父亲学造船,学成后又倾囊相授给几个兄弟。1993年,四兄弟退休后自己动手造龙船。老大张福明是全面掌握龙船制作工艺的主要领头人。现在四兄弟的五个儿子也都加入了造龙船的行列。张福成现为第四代龙船制作技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福成老先生表示,其本人已无力再做宣传,不过已将划龙船和雕刻小龙船的技艺传授给了小儿子,希望能将龙船代代相传下去。

  • (2)桨手和舵手:宋代的罗店为渔村,村民以打渔为生,虽然之后不少渔民改行,但世代相传的渔民依然存在,舵工、桨手和统筹协调的“出头人”,都是家族世袭,对划龙船的仪程招式,有着固定的传承方式。现尚健在的张泉林,祖上为渔民,其父从上一代接过划手之班,他又接了父亲的班,属于第五代传人。张世阶是罗店龙船上的舵手代表,现已80来岁,他二十来岁“子承父业”,常担“头桨”重任,现因耳失聪,不宜直接参与活动,但仍能指点后人。

  • (3)乐师:传承于镇上蒋家巷有四百年历史的“和合堂”凌家班、“兴福堂”陆家班吹打班子。现健在的老乐师仅凌振宣一人,已80多岁,属于龙船乐师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他培养的多名年轻乐师,则是第五代传人。

  • 3 罗店龙船在现阶段传承中的问题

  • 笔者调查显示,罗店城镇化的改造过程总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在合理的城镇化规划和改造下,罗店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但是笔者认为罗店镇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导致罗店龙船在传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 3.1 难以复原罗店龙船的鼎盛风貌

  • 划龙船的河道淤塞,部分河段已被填平,需要通过整治疏通,结合老镇修复改造。罗店龙船的下水活动本是在流经镇区的市中河里进行,罗店龙船也是依据罗店镇河道进行制作加工的,但河道一直在改造,有些河段已经填成马路或堵塞不能通行,目前划龙舟活动只能在美兰湖举行。

  • 战乱使“七彩龙船”支离破碎,旧有的龙船多数荡然无存,虽然现在已经着手重新打造,但还没有再现其鼎盛时期的风貌。由于离该活动已隔多年,曾经的“出头人”多已作古,文化活动中心只能按照目前现存的资料来尽量恢复,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失去一些原始的内容,因此复原活动还没能再现其鼎盛时期的风貌。另外,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如今的中青年人对罗店龙船的感情没有上一辈那么深,也影响了复原工作的热情。

  • 3.2 普及程度低

  • 本次调研发现:随着城镇化的深化,罗店本镇人口不断外移以及外地人口不断迁入,罗店龙船的知晓程度越来越低,年轻人对罗店龙船的知晓程度更低,甚至对于这一民俗特色体育活动的背景、起源等一无所知;有些人虽然听过罗店龙船一事,但从未观看过。政府在2006年举办过大型理论研讨会,之后便没再继续,而且群众参与度也十分低,导致普及效果较差。市民对龙船的价值认识不足是阻碍该项目全面发展传承的重大障碍。过去,罗店龙船的活动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而如今,罗店龙船的传承和发展逐渐转变为政府主导,罗店龙船的活动、组织、策划、交流、申遗等活动都是由罗店镇文化活动中心负责,虽然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源,然而普通大众却往往因为“官方色彩”而较少参与。众所周知,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而地方的文化建设脱离不了群众。据罗店镇文化中心负责人讲述,过去罗店龙船活动在河道内举行时,群众即使是不直接参演,在岸边还是能递送茶水,也能一定程度参与其中,而在美兰湖举行的划龙船活动则缺少了这种与群众的互动感。城镇文化建设与任何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将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都应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之中,只有这样发动社会资源力量才能使城镇文化不断发展。

  • 3.3 传承队伍缺失

  • 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中,传承队伍至关重要,罗店龙船的传承正面临着传承队伍缺失的困境。随着对船使用的减少,龙船制作工匠所剩无几且年逾古稀,虽然政府在重建龙船时注重培养新人,却还不能全面掌握制船技艺。另外,龙船舵手、桨手等也同样年老体弱,不宜再担当重任,新人缺乏基础和实践经验。年轻群体因难以平衡学习、工作与龙船表演练习的关系也不能专心投入其中。过去罗店镇上的人,大多吃水上饭,下水划船对他们来说是必备的技能;而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划船技能只能靠专门学习。况且,罗店划龙船表演对桨手、舵手等的技术要求很高,如今能接任此任务的人很少。这已经成为困扰罗店龙船传承与发展的一大瓶颈。

  • 3.4 经费不足

  • 资金充足且调配合理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6]。据传承人叙述,龙船的制作非常考究。虽说是木头制作,但与普通的木船有很大不同,在制作工艺和取材上都很严格。龙船的使用时间一般只有一周或十天,不会长时间地使用,每次使用完都需进行合理的保养。以前每支龙船队伍都会有自己的龙船,保养工作都由其自行承担,而现在都是罗店镇文化中心在负责。据文化中心的人介绍,虽然龙船已经打造好了,但是维修、保护等各方面的费用还是很高,在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

  • 4 对策建议

  • 4.1 文化品牌的挖掘——群众参与

  • 罗店镇政府在打造“罗店镇新风貌”之际,为避免“千城一面”,就应加强对罗店民俗文化的重视。城镇化进程中的罗店更应重点考虑龙船传承过程中的群众参与问题,使罗店龙船的传承回归群众。虽然罗店龙船已经走向国际,但是很多活动都只是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具体操办,下一步可以尝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不但能提高群众的认识程度,还可以培养群众对龙船文化的深厚情感、认同感和参与感,真正将龙船文化看作是自己的文化加以自觉积极的弘扬和传承。

  • 4.2 文化品牌的塑造——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新生力量

  • 首先,罗店可以将罗店龙船与学校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作为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开办兴趣班,组织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在罗店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罗店新镇的社区服务体系与教育链条逐步成型,罗店应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提高群众对罗店龙船的兴趣和技术水平。龙船文化进学校的活动,应该从娃娃抓起。罗店领导曾招收本镇社区居民和学校教师十八名参加过社区学校开设的罗店灯彩技艺传授班学习,学员们在掌握技艺后又担任指导老师,提升了彩灯技艺的知晓度和普及度。这是对罗店龙船技艺在学校社区推广的有益借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加大力度,如定期对学校、社区进行考察,或者举办比赛等,发挥督促作用。

  • 其次,想要使划龙船的活动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后继有人,所以要培养新生力量。罗店镇文化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可设置相应岗位,招聘年轻的大学生毕业后参与到龙船文化建设中,同时鼓励有志于该项活动的年轻人参与学习划龙船的技术动作。

  • 4.3 文化品牌的保护——适当与商业挂钩,争取赞助

  • 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罗店龙船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罗店龙船文化节可以适当与商业发展挂钩,尝试商业赞助模式。首先,罗店龙船本身就是可资利用的文化品牌;其次,罗店北欧风情美兰湖新镇和江南风貌老街中西融合的新镇建设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对各种社会资源构成了一定的吸引力。因此,罗店龙船应该勇于借鉴其他文体活动的商业赞助经验,争取社会支持,在解决自身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努力创造经济效益。

  • 4.4 文化品牌的推广——利用旅游开发吸引群众

  •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市区两级政府围绕着罗店6.8平方公里近1万亩土地进行了规划。在建设上,将宜居住宅、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景观有机结合[7]。目前,罗店古镇正在翻新、整顿,据古镇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罗店古镇有望打造成为类似上海朱家角那样的古镇,届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游览。龙船应该借助罗店镇进行旅游开发的契机,深度融入其中,借助旅游平台充分展示龙船文化风采,让游客们在欣赏古镇风貌的同时体验龙船活动,使自己成为罗店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5 结语

  • 罗店划龙船习俗产生于罗店人民生产生活中,由最初对神灵的崇拜逐渐成为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罗店龙船作为具有体育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罗店镇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及文化价值。现阶段,罗店龙船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种种问题,只有回归民间,唤起广大民众的文化认同,同时辅以现代化的传播、推广手段,罗店龙船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放异彩,为罗店城镇化文化建设、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 参考文献

    • [1] 罗店概况[EB/OL].(2007-07-11)[2014-07-10].http://www.jinluodian.gov.cn/140/107/200849107621.html.

    • [2] 刘均宇.中心镇人口流转政策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为例[J].城市问题,1999(4):24-27.

    • [3] 潘德龙.罗店龙船独特风格的成因初探[C]//罗店龙船文化论文集,2006:44-47.

    • [4] 潘德龙.罗店划龙船民俗[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20.

    • [5] 罗店龙船概要[EB/OL].[2004-05-13].http://www.ichshanghai.cn/scene/detail.php?id=55.

    • [6] 肖伟,田媛,马永明.农村体育发展之小城镇体育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6):7-10.

    • [7] 陈玺撼,陆绮雯.城镇化开发的罗店样板[N].解放日报,2010-04-09(009).

  • 参考文献

    • [1] 罗店概况[EB/OL].(2007-07-11)[2014-07-10].http://www.jinluodian.gov.cn/140/107/200849107621.html.

    • [2] 刘均宇.中心镇人口流转政策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为例[J].城市问题,1999(4):24-27.

    • [3] 潘德龙.罗店龙船独特风格的成因初探[C]//罗店龙船文化论文集,2006:44-47.

    • [4] 潘德龙.罗店划龙船民俗[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20.

    • [5] 罗店龙船概要[EB/OL].[2004-05-13].http://www.ichshanghai.cn/scene/detail.php?id=55.

    • [6] 肖伟,田媛,马永明.农村体育发展之小城镇体育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6):7-10.

    • [7] 陈玺撼,陆绮雯.城镇化开发的罗店样板[N].解放日报,2010-04-09(009).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