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李燕燕(1984-),女,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5)04-0013-04

参考文献 1
Bull C,Weed M.Niche markets and small island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ourism in Melta[J].Managing Leisure,1999,4(3):142-155.
参考文献 2
杨吉春.论体育旅游的市场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5-17.
参考文献 3
Kurtzman J,Zauhar J.Sport Tourism:A business inherency or an innate compulsion?[J].Visions in Leisure and Business,1998,17(2):21-30.
参考文献 4
刘志民.国际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研究——“竞技与产业平等”指标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1-6.
参考文献 5
杜铁平,曹盛民,霍德利.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6):18-22.
参考文献 6
唐晓彤,丛湖平.大型体育赛事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理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4):11-15.
参考文献 7
李建设,童莹娟.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与产业特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5):378-380.
目录contents

    摘要

    立足我国体育产业特性及发展现状,遵循全球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对我国体育产业融合之时代性、可行性、必要性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国外体育产业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丰富经验,体育产业具有和其他产业广泛而密切的关联性,体育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优化,为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金融业、服务业、教育行业、物流管理业等领域的纵深融合提供了契机,也是现代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unique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sports industry, following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global industry,makes deep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convergence. It proposes that the feasibility of Chineses sports industry convergence during post-Olympic period mainly lies in: The foreign sports industry provides us with rich experience from which we can benefit; sports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have extensive and close correlation; optimization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environment of sports industry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deep convergence of sports industry with information industry, financial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education industry, logistics industry and other fields; sports industry convergence is also the inevitable tendency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industry.

  •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其特有的经济特性,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同时,随着全球产业融合趋势的迅猛发展,体育产业的新型业态诸如赛事旅游、高尔夫地产、体育游憩休闲产业等不断涌现,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广度、关联深度、影响力度和感应程度亦逐步增强,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将从时代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三个层面探讨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以期为后续我国体育产业的融合成长提供必要参考。

  • 1 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之时代性

  • 1.1 改革与创新之时代主题

  •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决定》,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仅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而且要以更大的胆识和智慧全面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在进一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的发展新时期和改革攻坚期,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集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解改革矛盾、创新改革体制,推进改革成果;必须将“改革”和“创新”并驾齐驱,才能向着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改革和创新成为时代主题,引导着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 1.2 体育产业之时代召唤

  •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产业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获得了巨大的市场认同,产业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体育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融合趋势亦逐步加强,融合现象涉及体育产业各个方面,诸如马拉松旅游、高尔夫城市地产、滑雪度假旅游、赛马游憩休闲产业、电子竞技运动等新型产业不断涌现,其功能不断得到扩展,产业组织形式不断演进,新产品和新服务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对接与互相渗透中不断形成新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国办发〔2010〕22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促进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媒介、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北京市将体育产业 “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为“创新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初步构建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和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有序、层次清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

  • 因此,如何切实发挥体育产业的辐射与关联效应,有效推进体育产业融合进程,实现体育产业绩效最大化,成为体育产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发展的必须考虑的问题。体育产业融合成长,要求根据产业演进的客观要求,突破产业界限,充分利用工业革命和科技成果,采用新兴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力扩展体育产业绩效空间,实现区域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 2 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之必要性

  • 2.1 现代产业发展之必然趋势

  • 产业发展的演进包括产业分立和产业融合。亚当·斯密倡导的分工理论主导人类在漫长的工业化进程中,分工创造财富,分工带来规模报酬递增。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在多领域内扩展与应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活动频繁,垄断组织在全球的多元化经营使得产业边界逐渐出现交叉重组、相互渗透,产业边界不断模糊,新型的产业演进方式——产业融合如一场新型产业革命浪潮扑面而来。毫无疑问,相对于分工而言,具有突破性的产业融合实现了某种程度上更高层次的产业分工内部化,理论上形成对产业分工细化的辩证回归。从宏观上看,产业融合作为产业创新范式,使得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融合过程中创造出新的发展动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微观而论,产业融合超越了固有的结构化产业边界所限制实现的产业创新,将有效促进稀缺资源在空间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开辟新的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 Lind指出,融合无处不在(convergences are ubiquitous)。从产业融合的全球发展轨迹来看,由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升级,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了产业融合,产业融合一开始便被打上“电子信息产业”的烙印。但是随着对产业融合的扩展研究,产业融合实践的不断丰富,产业融合逐渐出现在金融业、服务业、教育业和物流管理业等其他领域。从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逐步摆脱了信息产业领域的印迹,形成全方位、多产业大融合的概念。多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融合趋势亦逐步加强,融合现象涉及体育产业的各个方面,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新产品和新服务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对接与互相渗透中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竞争力。

  • 2.2 体育产业链整合之内在需求

  •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史蒂文斯(Stevens,1989)认为产业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连接组成的系统。产业链作为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传统产业链中,生产、销售等关联主要基于有形产品投入产出的关联,产业链关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产关联的整合。体育产业链则更多地表现为知识的关联、功能的关联和价值的关联。体育产业链在本质上是以知识与价值分工为基础的功能网链,通过知识分工和知识共享创造递增报酬,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的生产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物质流动只是体育产业链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据图1,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属于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其行业门类众多,功能多样化,价值空间较为广阔。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的引入、产品生命周期和同质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战略、政府管制的改良等等,原有体育产业链中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也必将在产业价值链上实现转移。随着转移的范围和方式逐步扩展,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取得将来更多地源于与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系统协同,即竞争的优势必然建立在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产业资源和核心能力基础上。新产品或服务的产业资源要素的实现功能与价值将会有深层次的交叉、渗透与重组,最终实现产业蜕变式发展,成为产业绩效提高的重要路径。

  • 图1 体育产业链分类示意图

  • 3 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之可行性

  • 3.1 国外体育产业之经验启示

  •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与其国民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密切相连,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产业(Lifestyle Industry)。这种生活方式产业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更以其显著的拉动作用与辐射作用,带动旅游、商业、会展、建筑、通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游戏动漫和网络等综合产业链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从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体育产业壮大成熟的内在规律。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其相关产业在业务、市场、管理等方面充分实现了互动和融合。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作为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体育产业资本要素的重组和聚合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体育旅游获得了巨大发展,在国际旅游尼基市场(高度专业的中小市场)中,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最快[1]。按照国际体育旅游委员会的统计,全球体育旅游的收入占到了世界旅游总收入的32%[2]。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体育旅游年产值分别达到270亿美元[3]、90亿英镑[2]、500亿美元[2]

  • 美国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体育功能的多元化与体育价值的最大化,通过传媒、文化、旅游等各种渠道对职业体育赛会进行包装和设计,实现职业体育赛事的内涵与外延的提升。据《福布斯》杂志调查,2007年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总收入快速上升到196.89亿美元,其中排在首位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收入高达71.36亿美元[4]。巨额收入从何而来?这恐怕与NFL前总裁保罗·塔戈里亚布致力于娱乐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进军包括音乐、新电视频道等在内的所有传媒领域,打造NFL独特的娱乐平台,同时对赛事本身进行娱乐化包装息息相关。由他独特设计的2002年NFL揭幕战,吸引了50万人现场观看。这一巨大成功使得NFL的电视版权、赞助收入和广告收入大幅提升。美国全国篮球协会职业联赛(NBA)亦曾负债累累、濒临解体。自总裁斯特恩上任以后,对NBA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召集一批电视和法律专家成立了媒体传播部,促进NBA商业价值的开发,使NBA与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传媒业完美结合,使NBA成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5]

  • 3.2 体育产业关联特性之诉求

  • 图2 大型体育赛事与其前、后向直接波及产业部门的关系模型[6]

  • 根据产业链上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产业关联可分为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环向关联。在实际的国民经济活动中,产业关联方式从根本上取决于产业自身的技术经济特性。体育产业特有的文化资源性状和产业资源特性,决定了体育产业的产业关联多以产品价值形态作为联系方式和连接纽带。根据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划分的三个板块来看,体育产业包括八大类、24个中类和45个小类,是典型的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复合型产业。“体育产业与其他商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16个产业部门存在紧密联系,关联广度位于我国产业部门前列。服装、纺织、文教用品制造、社会服务业等5个部门与体育产业关联深度较高。”[6]2009-2011年中国体育旅游产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结果显示:“在我国130个行业中,体育旅游产业要消耗59个行业的产品,即体育旅游产业的前向关联;有96个行业要消耗体育旅游产业的产品,即体育旅游产业的后向关联。”[7]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大型赛事服务产品由于具有较强的垄断、数量稀缺等特征,具有较强的社会聚焦效应(特别是奥运会、F1、世界杯、世锦赛等),围绕大型赛事服务产品的产业关联波及部门范围十分广泛(图2)。在这些产业波及领域,不同产业或产业内部的资源要素不断进行优化、渗透,产业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如大型体育赛事对比赛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的投资,创造了建筑行业新的产出需求。2004年F1中国大奖赛中,上海投入26亿巨额资金新建上海国际赛车场,其中7亿用于改善赛事所需的交通设施;同时,基于场馆设施等专有属性,对建筑业执行特定的行业内要求,使得行业门槛不断升高,体育赛事与建筑业必须通过业务互相渗透和交叉,才能确保该服务与产品达到特定的行业需求。当市场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消费需求实现扩展,新的产业融合便呼之欲出。

  • 3.3 投融资环境之优化

  • 产业投融资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对产业目标投融资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总和。根据投融资环境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物资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一般来说,投融资环境是各种投资活动的首要参考因素。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使得体育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奥运会引发巨大的体育市场需求,培育了数额庞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奥运会对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政策提出的新要求,使得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发展,主动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在投融资资本市场的操作经验,致力于体育投融资环境的逐步完善。其次,奥运会带来的体育产业国际化使得体育产业规范化管理和企业制度完善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其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其体育投融资体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不断进行变革,这对我国体育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产业边界或同产业内部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资本要素是产业融合的必备资源。对于我国体育产业来说,资本要素的短缺使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流通和重组受到限制,成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障碍与瓶颈。为了更好地在后奥运时期发挥体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北京市政府积极依靠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体育机制改革,通过体育投融资机制改革有效推动体育管理创新,使各项体制和机制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同时积极优化投融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创造有利条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形成体育事业发展的多方参与机制。随着北京奥运及后奥运时期政府对投融资环境的改良与优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得到有力扩展。

  • 4 结语

  • 随着体育产业融合的纵深推进,其必将加强与信息产业、金融业、服务业、教育行业、物流管理业等其他领域的关联,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多产业大融合。这是现代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 参考文献

    • [1] Bull C,Weed M.Niche markets and small island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ourism in Melta[J].Managing Leisure,1999,4(3):142-155.

    • [2] 杨吉春.论体育旅游的市场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5-17.

    • [3] Kurtzman J,Zauhar J.Sport Tourism:A business inherency or an innate compulsion?[J].Visions in Leisure and Business,1998,17(2):21-30.

    • [4] 刘志民.国际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研究——“竞技与产业平等”指标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1-6.

    • [5] 杜铁平,曹盛民,霍德利.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6):18-22.

    • [6] 唐晓彤,丛湖平.大型体育赛事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理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4):11-15.

    • [7] 李建设,童莹娟.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与产业特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5):378-380.

  • 参考文献

    • [1] Bull C,Weed M.Niche markets and small island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ourism in Melta[J].Managing Leisure,1999,4(3):142-155.

    • [2] 杨吉春.论体育旅游的市场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5-17.

    • [3] Kurtzman J,Zauhar J.Sport Tourism:A business inherency or an innate compulsion?[J].Visions in Leisure and Business,1998,17(2):21-30.

    • [4] 刘志民.国际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研究——“竞技与产业平等”指标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1-6.

    • [5] 杜铁平,曹盛民,霍德利.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6):18-22.

    • [6] 唐晓彤,丛湖平.大型体育赛事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理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4):11-15.

    • [7] 李建设,童莹娟.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与产业特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5):378-380.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