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柳皓严(1992-),男,山东龙口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与体育教育训练。

通讯作者:

于志华(1968-),女,山东龙口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运动技能学习。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6)05-0078-05

参考文献 1
于志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4(9):5-7.
参考文献 2
刘辉武.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5-09-02(13).
参考文献 3
马里.中国要加强发挥新媒体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EB/OL].(2010-06-26)[2015-12-25].http://news.sina.com.cn/o/2010-06-26/144017713770s.shtml.
参考文献 4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引业界关注——媒体深度融合热潮将至[EB/OL].(2014-08-20)[2016-0-03].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23719.shtml.
参考文献 5
长阳巴山舞教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6
向大法.长阳移民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7
郑先常.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构建——以“流动的现代性”为视角[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93-96.
参考文献 8
周海英.新媒体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7):84-85.
参考文献 9
跳起欢快的巴山舞[EB/OL].(2015-06-04)[2016-02-09].http://www.lzpzx.com/xinwenzhongxin/xiaoyuanxinwen/html.php?c-3043.html.
参考文献 10
鲁鹏.新媒体时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J].新闻战线,2014(7):153-154.
参考文献 11
《长阳巴山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局展演[EB/OL].(2010-06-20)[2016-02-15].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3NjAzNTQ0.html?tpa=dW5pb25faWQ9MjAwMDE0XzEwMDAwMV8wMV8wMQ&fromvsogou=1.
参考文献 12
贾玲恶搞花木兰遭批: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统性[EB/OL].(2015-07-12)[2016-02-13].http://news.china.com/social/1007/20150712/19996784.html.
目录contents

    摘要

    全球化和城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渐式微,利用新媒体来推动其传承和传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长阳土家族巴山舞的媒体传播现状。认为,传统媒体的传播有时空局限,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时间主导型“文化空间”日益萎缩,地点主导型“文化空间”囿于民族聚居区;而新媒体传播效果微弱,新媒体应用于巴山舞传播的研究成果还很鲜见。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五个方面,提出新媒体视域下巴山舞“文化空间”重构策略,为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参考。

    Abstract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ve made China's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minority ethnics gradually decline, and i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o improve its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through the new media.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media dissemination status of Bashan Dance in Changyang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raditional media dissemination has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the changes in modern life styles have made the time-dominated “cultural space” shrink and location-oriented “cultural space” is confined in ethnic regions. The new media has weak effect on Bashan Dance. The studies of applying new media in Bashan Dance are rare. In terms of contents,channels, platforms,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culture space of Bashan D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is proposed to offer useful references for protect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 1 问题的提出

  • 实现中国梦需要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育民、惠民和富民功能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武陵山区是我国亟待开发的集中连片特困区,是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异彩纷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清江中下游,超过当地一半人口的土家族酝酿出醇厚的传统体育文化。巴山舞是由土家族民间传统祭奠歌舞——“撒叶儿嗬”或“跳丧”舞蹈改编而成的全民健身舞,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健身健心价值,舞姿优美明快、热情欢畅、易学易记,深受群众喜爱。1997年巴山舞赴香港演出,舞蹈《欢乐的毕兹卡》反响强烈;巴山舞还多次参加湖北省民运会和全国广场舞大赛,并于2000年获得全国广场舞比赛群星奖金奖,巴山舞从鄂西土家族聚居区逐渐走向全国,被誉为“东方迪士科”。2013年,改编后的第二套巴山舞由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的“绿水荡舟”“青龙摆尾”“喜鹊闹梅”“渔歌唱晚”四节组成,柔和中蕴含刚劲,潇洒中带有浑厚,在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表演项目三等奖。在“文化强省”“文化立县”的大背景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各级文化工作单位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了湖北省巴山舞培训基地、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公益性培训,使巴山舞深入课间操、工间操,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生存的社会根基动摇、其他健身项目冲击,以及传承基地建设落后等,使得巴山舞的“文化空间”日渐萎缩,成为其传承、传播中必须认真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 “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s)是指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是指某个集中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或文化元素的地点,或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关活动的一段时间[1]。全球化、城镇化使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空间”越来越被边缘化,文化重塑成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2]。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传播载体形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010年,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副司长兰智奇表示,中国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作用,满足各民族需求,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理解[3]。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4]。在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长阳土家族巴山舞为例,通过新媒体时代的借力与聚力,提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境”的新策略、新路径,是增强民族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保护人类文化基因多样性的诉求。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以湖北省武陵山区长阳土家族传统体育巴山舞的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愿景与路径。

  • 2.2 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武陵网、三峡宜昌网等相关平台,查阅、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 (2)田野调查法。深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调研。

  • (3)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体局领导、博物馆馆长、民俗文化村村长,寻求破解文化传承难题的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传统媒体视域下巴山舞的“文化空间”

  •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等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户外媒体,是通过单一形式来进行信息和文化传播的,是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

  • (1)出版物主要以书籍、报纸、杂志、学术期刊等传统纸媒为主。①书籍以中小学教材教辅、中老年人健身舞教材和地方志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精品校本课程使学生从小就接触、濡染土家巴山舞文化。武陵山区各高校都已开设不同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但开发意识不强、力度不够。1991年,湖北省委宣传部资助出版了《长阳巴山舞》一书;2013年,湖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出版发行了《长阳巴山舞教程》,但仅以文字介绍了巴山舞的历史以及第一套和第二套动作,没有图片和光盘,且发行量不大[5]。《长阳移民志》以静态的图片介绍了巴山舞[6]。②报纸。1987年的《人民日报》刊登了《长阳盛行巴山舞》的专题报道,1990年的《光明日报》载文称长阳巴山舞为“土家山寨迪斯科”,但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性报纸鲜见报道,报纸的受众流失,且呈老龄化趋势,对巴山舞的宣传功能不强。③专业学术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刊发过土家族巴山舞的健身健心功能及其运用与开发的研究成果,极大促进了巴山舞的研究和传播。此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小人书、邮票、年画、挂历和台历等纸质媒体消失殆尽。

  •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巴山舞传播的重要载体。1995年,中央电视台一套的“东方之子”栏目和四套的人物专题片《老覃和他的巴山舞》,让更多人了解了巴山舞这一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但传播巴山舞的影视作品不多,广播电台的作用尚需增强。

  • (3)户外媒体是营造文化环境的主力军。长阳广场是土家族巴山舞在现代城市社区传承的重要场所,广场上的浮雕墙向人们诉说着巴人始祖与撒叶儿嗬等长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广场设有巨大的LED显示屏,但在早、晚人们健身时间没有播放巴山舞等内容。

  • 图1 长阳广场浮雕墙上的撒叶儿嗬

  • 传统媒体对巴山舞的传播遭遇瓶颈,主要表现在:

  • (1)传统媒体受众出现流失和断层。书籍、杂志等出版物因其成本高和携带不方便等特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户外媒体等则因没有足够多而好的作品,无法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总之,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和方式不适应社会主流人群的需求和兴趣,急需搭上新媒体的快车[7]

  • (2)传统媒体的传播有时空局限性,发展空间受新媒体挤压。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活化政策使巴山舞成为大山深处的奇葩,但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差、传播方式单一,以村落、社区、旅游景点、学校、博物馆等为主的空间主导型“文化空间”囿于民族聚居区,而在武汉等大城市的户外媒体则尽显现代文化和异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元素鲜见踪影。

  • (3)传播内容少。传统媒体对网球、篮球、足球等赛事的商业运作已非常成熟,武林大会等节目对优势传统体育项目也进行了大量报道,但巴山舞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的报道、传播就冷清很多。

  • 3.2 新媒体视域下巴山舞的“文化空间”

  •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8],具有交互性、跨时空性、主动性、个性化、移动化等特征,这些优势有助于破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困境。

  • (1)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呈现出传播主体大众化、内容多元化以及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的特点,由于网络媒体图文并茂、视听兼顾、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灵活性强,能更好地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缓解焦虑、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的需求,迅速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陵山区相继建立了武陵网、三峡夷陵教育研训网、长江三峡宜昌网、中国长阳等网络平台,甚至通过酷6视频、央视网等对巴山舞进行传播[9]

  • (2)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或自媒体也迅速受到重视。2015年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方微博、微信的上线,使人们更便捷地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年7月,长阳自媒体运营及发展研讨会在清江古城“挨到些”清吧举办,长阳各乡镇及职能部门、企事业组织积极运作双微平台建设,研究联合优化创作独具长阳特色的文化内容,深化影响、增强互动,旨在更好服务长阳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

  • 虽然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但综合来看,土家族巴山舞的新媒体传播效果微弱,表现如下:

  • (1)重视程度不够。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虽极大推动了巴山舞的传播,但受经济全球化和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我国体育新媒体大多集中报道竞技性强、商业性价值高的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NBA、世界杯、各大超级联赛等,而巴山舞却往往被主流新兴媒体忽视和遗忘,只在旅游文化宣传、少数民族重要节日才会引起媒体大众的短暂关注[10]。2015年长阳巴山舞荣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节目综合类三等奖,中国长阳网却未做重点报道。

  • (2)内容挖掘不足。新媒体不仅对巴山舞关注较少,且媒体传播内容单一肤浅,多数仍局限于文字、图片的介绍和视频展示,未能深刻挖掘和充分表现出其整体文化内涵,影响其传承、传播效果。

  • (3)网站管理不完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网站对巴山舞的介绍只有寥寥226个字,且是2005年的内容,没有视频链接。糖豆网、爱奇艺、腾讯等网站都有长阳巴山舞教学视频,但第一套缺少文字,且表述和示范有出入;第二套动作教学详细,但缺少文字,部分不流畅[11]。2008年,由长阳土家人自己倾情打造的大型电子杂志《那山、那水、那民族——走进清江》正式发布,首期全面展示长阳土家族风土人情,却无法链接观看。

  • 3.3 新媒体视域下巴山舞“文化空间”重构

  • 利用新媒体重构巴山舞的“文化空间”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文化传播工作应从 “人”“文化”“空间”等方面,重塑时间、空间和人类的时空感知。

  • 3.3.1 内容建设

  • 内容是指各种内容产品的生产,包括内容生产方式与流程。内容为王,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能忽视内容建设这个根本。当前新媒体对巴山舞的传播内容与传统媒体类似,还停留在文字、图片、广场舞视频、文化记录片等形式上,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尚需挖掘。

  • 媒体的责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创造出反映时代风貌的健康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做好内容建设,就需要大力挖掘巴山舞的深层文化内涵,突出人文地域特色,坚持巴山舞的人文向度,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宜不同受众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

  • 3.3.2 渠道建设

  • 目前,巴山舞的“线下+线上”融合传播还很滞后,长阳博物馆和抢救保护中心从2013年之后就未进行过数字化技术改造,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户外媒体等与之缺少深度融合,清江画廊等旅游网站和中国长阳网等政务媒体也关注不够。

  • 应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通过多元化合作,加大媒体传播力度。①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出版的探索力度,打造拥有较强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城市传媒文化品牌。对博物馆和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等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造,利用声光电虚拟舞台,科学与艺术结合,向人们形象生动地展示巴山舞的魅力,从而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得以更有效的发挥。②建设互联网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使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也可以有巴山舞的身影,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群众语言去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③尝试体验式传播,创新巴山舞文化传播路径。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让游客亲身参与巴山舞活动,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使游客主动成为巴山舞的传播者,逐渐扩大影响力。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健康猫(health mall)、体育bank、微博体育和云传播等途径,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界传播,拓宽巴山舞的“文化空间”,建立其话语权。④积极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媒体产业链,通过本土漫画、动漫等项目传播巴山舞。

  • 3.3.3 平台建设

  • 搭建全媒体多渠道的联动推广平台已成为业界共识,有线载体(互联网)和无线终端(手机)的结合将构成“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媒体产业链上的开发蕴藏巨大潜力,而新媒体技术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中的运用还很不足。

  • 应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①加强巴山舞宣传网络平台的建设,增强辐射力。②改进网络平台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和各大主流媒体的合作,推动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网站间的合作,并充分利用民间传播力量,多渠道传播,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由国内到国外的大“文化空间”的构建。

  • 3.3.4 经营建设

  • 土家族自治县文体局、文化局、博物馆以及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中心等组织通力协作,正鼎力打造巴山舞文化品牌,但“巴山舞之父”覃发池老师反映,民俗文化村的演员受教育程度低、待遇差,没有晋升职称那样的上升空间,如何培养后备人才、完善用人机制等问题,急需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在新媒体视域下,应结合巴山舞的传播特点,积极构建新的组织架构、产品推广、用人机制和商业模式。

  • 3.3.5 管理建设

  • 凡事都有两面性,新媒体在形成网络正能量、舆论监督、网络反腐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网络谣言和负面信息也加大了防范难度。对此,政府和媒体都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整个媒介生态的管理,实现网上、网下统一和规范管理。①倡导核心价值观,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文化可以赚钱,但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放弃文化固有的尊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互相结合,坚持民族情感、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与文化的原真性相结合,避免犯“贾玲恶搞花木兰”[12]的错误。②法德并举,净化网络空间,整治不文明传播行为。

  • 参考文献

    • [1] 于志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4(9):5-7.

    • [2] 刘辉武.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5-09-02(13).

    • [3] 马里.中国要加强发挥新媒体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EB/OL].(2010-06-26)[2015-12-25].http://news.sina.com.cn/o/2010-06-26/144017713770s.shtml.

    • [4]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引业界关注——媒体深度融合热潮将至[EB/OL].(2014-08-20)[2016-0-03].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23719.shtml.

    • [5] 长阳巴山舞教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 [6] 向大法.长阳移民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 [7] 郑先常.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构建——以“流动的现代性”为视角[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93-96.

    • [8] 周海英.新媒体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7):84-85.

    • [9] 跳起欢快的巴山舞[EB/OL].(2015-06-04)[2016-02-09].http://www.lzpzx.com/xinwenzhongxin/xiaoyuanxinwen/html.php?c-3043.html.

    • [10] 鲁鹏.新媒体时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J].新闻战线,2014(7):153-154.

    • [11] 《长阳巴山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局展演[EB/OL].(2010-06-20)[2016-02-15].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3NjAzNTQ0.html?tpa=dW5pb25faWQ9MjAwMDE0XzEwMDAwMV8wMV8wMQ&fromvsogou=1.

    • [12] 贾玲恶搞花木兰遭批: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统性[EB/OL].(2015-07-12)[2016-02-13].http://news.china.com/social/1007/20150712/19996784.html.

  • 参考文献

    • [1] 于志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4(9):5-7.

    • [2] 刘辉武.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5-09-02(13).

    • [3] 马里.中国要加强发挥新媒体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EB/OL].(2010-06-26)[2015-12-25].http://news.sina.com.cn/o/2010-06-26/144017713770s.shtml.

    • [4]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引业界关注——媒体深度融合热潮将至[EB/OL].(2014-08-20)[2016-0-03].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23719.shtml.

    • [5] 长阳巴山舞教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 [6] 向大法.长阳移民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 [7] 郑先常.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构建——以“流动的现代性”为视角[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93-96.

    • [8] 周海英.新媒体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7):84-85.

    • [9] 跳起欢快的巴山舞[EB/OL].(2015-06-04)[2016-02-09].http://www.lzpzx.com/xinwenzhongxin/xiaoyuanxinwen/html.php?c-3043.html.

    • [10] 鲁鹏.新媒体时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J].新闻战线,2014(7):153-154.

    • [11] 《长阳巴山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局展演[EB/OL].(2010-06-20)[2016-02-15].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3NjAzNTQ0.html?tpa=dW5pb25faWQ9MjAwMDE0XzEwMDAwMV8wMV8wMQ&fromvsogou=1.

    • [12] 贾玲恶搞花木兰遭批: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统性[EB/OL].(2015-07-12)[2016-02-13].http://news.china.com/social/1007/20150712/19996784.html.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