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的中学以全面发展为育人的目标导向,体育活动成为当时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高度重视,学校甚至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体育活动。深入探究民国时期中学生的体育活动,不仅有益于深化对当时中学体育活动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同时对当今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及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活动的形式及特点
-
1.1 强迫运动:制定制度,强制参加
-
新式学校建立之后,很多学生认为知识学习方为学校生活之正路,而跑跑跳跳不仅有损传统“儒士”之风度,也浪费宝贵学习光阴。要改变这种认知误区,仅仅通过说教比较困难,唯有实行强制性的举措才能取得实效。因此,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很多中学实行强迫制度。学校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关闭自修室、寝室的大门,甚至要检查厕所是否有学生躲避。“春晖对于运动是特别注意的,不但是有广袤无垠的操场的开辟,而且还强迫学生在每天功课完毕以后,都要到操场上参加各种运动,那时自修室上了锁,就是躲在厕所聊天,也是要驱逐的,因为环境迫得我非去运动不行,在二年级以后,我对于各种运动,好像都在水平线上。”[1]
-
很多中学采用强迫式体育运动,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全体师生大健身。南开中学流行着“三点半,操场见”的口号。到了规定的运动时间,兴趣相投的学生们就会组团练习各种运动项目。青海一中奉省府命令于每日下午课余之暇,实行课外运动,以增进青年身心之健康。“本校奉令后,即着手计划进行,既定每一学生至少参加三项以上运动,运动项目定位篮球、网球、足球、标枪、跳高、跳远、铅球、铁饼、径赛数项。自本周起开始施行,并已令由各级学生向教导部报名,自由选择参加项目。”[3]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分别为男生和女生制定了八组活动,极大丰富了运动项目种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队参加;同时处罚规则明确,表现了参加活动的强迫性。
-
该中学规定:本中学学生课外运动,分男生女生两组。(甲)男生组——暂设下列八组:1.球类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手球。2.掷重组:铁饼、标枪、铅球。3.跳跃组:三级跳远、急行跳远、急行跳高、撑杆跳高。4.径赛组:一百公尺、二百公尺、四百公尺、八百公尺、一千五百公尺、五千公尺、高栏、中栏。5.游泳组:各式游泳、水球。6.器械组:单杠、双杠、木马、跳箱、吊环、吊棒、吊绳、平梯。7、国术组:单拳、对拳、武拳、毽子。8.溜冰组:四轮冰鞋。
-
(乙)女生部设下列八组:1.球类组:篮球、排球、网球、垒球、乒乓球、手球。2.掷重组:标枪、铁饼、铅球、垒球比远、篮球比远。3.跳跃组:急行跳远、立定跳远、急行跳高。4.竞赛组:五十公尺、一百公尺、二百公尺、八十公尺低栏。5.游泳组:各式游泳、水球。6.器械组:双杠。7.国术组:单拳、对拳、武拳、毽子。8.溜冰组:四轮冰鞋。
-
课外运动时间,每周五次,规定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四时十分至五时止。课外运动时不得缺席,如因故请假者,每周五次,扣课外运动总分一分,无故缺席者,每次扣课外运动总分一分。迟到或早退,概做无故缺席论。一学期中缺席达二分之一者,不得参与体育学期考试。[2]
-
1.2 因人而异:人性化设置运动项目
-
有的学校为了普及体育运动,人性化地组建特殊运动项目。复旦大学中学部秉承体育运动应该普惠到每位学生的理念,为了唤起平日不爱运动学生的激情,改变文弱书生的风貌,为这些学生专门组建了“特殊球队”。学校专门设立了老爷足球队(Royal Foot Team),专供其练习。由于他们大多不谙球技,水平接近,在一起运动也颇为开心,久而久之,逐渐也养成了喜欢运动的好习惯,校中负有老爷之名者,均弃往日之文弱,而见其赳赳之气象[4]221。
-
1.3 自发组织:成立体育社团
-
除了学校规定的团体运动项目之外,一些学生课余自发组织体育兴趣社团。南开中学生组织“杠子研究会”。“高三五组沈X君,对于各种器械体操,很有心得,尤以单杠、双杠二项技术最为神妙,近为发扬‘杠子’之技术起见,拟特组织一‘杠子’研究会,欢迎本校对于‘杠子’有兴趣之同学踊跃参加。”[5]足球名将张邦伦少时由南模中学转到南洋中学后,便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名为罡队的足球队,并经常参加市级比赛。在其带动下,他所在的戊寅级成为校内体育活动开展最好的一个班级,学校涌现出了一批足球迷[6]。张邦伦之后成为著名球队的主力,与他中学的体育经历分不开。
-
中学一些篮球爱好者社团也很多。如民大高中学生组织了民星社体育会,“民星社之组织乃为本校篮球健将李英广、叶宗社等所发起本校私人组织之体育社,始自‘白狼’继而‘红狮’,‘民星’乃最近者也,查该队之组织纯欲观摩球艺,故该队自成立之后,即请本部体育主任准备其报名参加青年会中学篮球赛,虽为欲观摩球艺,然欲亦露露锋芒而已。闻朱先生不仅特许之,且与每次特拨小车载运往返,借资鼓励。”[7]某女子中学专门设立名为“华光团”的体育团,旨在“养成高尚的人格、强健的身体,健全的公民”[8]。
-
1.4 举办运动会:各类运动会丰富多彩
-
1.4.1 举办校内运动会
-
举办运动会“主要目的锻炼身心,副目的将学校事业及成绩用具体的发表,于公众又为学校与家庭联络。藉以团结父兄学生及教师之情谊。”[10]民国时期多数学校重视举办校内运动会。浙江省私立安定中学规定“每年开运动会一次,并备有银杯等奖品”[9]。湖北省立第八中学举办第二次秋季运动会时,专门编订了校歌,歌词内容:“田赛径赛,球赛国技,自问谁赢?锻炼身体,发扬意志。大家准备着,打倒列强,完成革命,以此为先。” [11]运动会一般遵循着一定的秩序,如升旗、唱党歌、主席讲话、运动员比赛等。该校比赛项目趣味性较强,除了常规性竞技比赛之外,还安排了各种团体操比赛,甚至车轮旋转赛。该校的运动会的出场秩序和运动项目如下:
-
1.全场列对肃立2.升旗3.唱党歌校歌及运动会歌4.向党旗国旗及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5.主席恭读总理遗嘱全场循声朗诵6.主席报告7.全体绕行运动场三周8.团体操9.乙组急行跳高10.甲组掷铁球11.乙组高栏决赛12.丙组能屈能伸······27国际徒手操28.乙组二百米决赛29.手巾操30甲组二百米决赛31.丙组风土操32.乙组车轮旋转33.竞走34.丙组急行跳高35.乙组锦囊密讨36.丙组一鸣惊人37.甲组掷铁饼。[11]
-
1.4.2 举办学校之间的联合运动会
-
各省的联合运动会在固定时节照例开展。“直隶第二区第四次中学联合运动会于本月七号在保定东门大操场开始运动,早九点钟进行(田径、标枪、铁饼)预赛,下午一点四十分决赛,各机关均有奖品。如奖银盃一座,手表六支,绘图器十付,墨盒十个,前省长、警察厅长各银盃一座,保定城府及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亦有奖品颇多,此次运动为保定第二师育德中学为优胜。”[12]“皖北凤阳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拟于9月23日开中小学联合运动会,现各学校学生纷集蚌埠。”[13]天津学校经常开办联合运动会。 “(运动会)定于10月14日举行,各学校现正应备以需。官立中学举行百码赛跑、一百二十码赛跑、四百四十码赛跑、一英里赛跑、三英里赛跑、掷标枪、掷铁饼、撑杆跳高、平跳、远跳、各项运动。以为预备加入联合运动会选手,将来联合运动之际,或有一番君子之争。” [14]湖北省也曾召开过中小学联合运动会,具体的活动项目如下:
-
中学校 男生组 第二表
-
项目:百公尺 二百公尺 四百公尺 八百公尺 千五百公尺 三千公尺 五千公尺 百十公尺高栏 四百公尺中栏 二百公尺低栏 跳高跳远 撑竿跳高 三级跳远 推十二磅铅球 推十六磅铅球 掷铁饼 掷标枪 四百公尺接力 千六百公尺接力
-
中学校 女生组 第二表
-
项目:五十公尺 百公尺 二百公尺 八十公尺低栏 跳高 跳远 推八磅铅球 掷铁饼 掷标枪 掷垒球 四百公尺接力。[16]
-
除了以上这些常规的运动项目之外,一些地区举办了特殊运动项目。如无锡中等学校举办了越野比赛。“中等学校体育联合会,主办之第二届越野赛跑,于昨日上午八时,在通惠路锡澄路口起,至惠山纪念塔转回至锡澄路口为止,计程八千余公尺。”[17]
-
1.4.3 参加国内外大型运动会
-
学生们除了参加校内、省区的各种运动赛之外,还参加国际性的比赛,如远东运动会。1915年,第二次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南开中学派出七名代表。“郭毓彬、崔翼、王文达、孙衡、梅贻琳、丁熙春、张鸿宾,其中郭君得一英里及半英里第一,崔君得急行跳高第二名。”1917年的第三次远东运动会中,南开中学派的代表有郭毓彬、王文达、陈文瑷、刘荫恩、施奎龄。其中陈文瑷获得跳高第一名,刘荫恩获得铁饼第三名[18]。参与国内外重大比赛,对促进中学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2 民国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启示
-
2.1 体育活动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国时期很多中学强迫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当时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部分。“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张伯苓就认为,学生必须有强健的体魄方能为国家服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南开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南开中学,学生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在我国各中学校学生组织中,运动方面的组织占着最优越的地方。每个中学校学生各种课外运动的组织至少都在四种以上,据张官廉先生的调查显示,一般中学生实际的消遣方法,运动占第一位。”[19]
-
中学体育活动得以保障的一个重要条件,即成绩考核。“清华学校强迫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下午4点至5点,学生必须不能在教室,而且体育标准成为出洋留学的资格。”[21]浦中对学生教育,以“养成好学深思、体格健全之公民,能有远大之目光、清新之头脑”为目的,特别重视体育教学,不仅把体育作为增进全校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还作为德育、智育、群育的重要方面,如规定体育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毕业时体育成绩在丙等以下者,不得享受升学补助费[20]。澄衷中学的体育考察方法极为严格,每项运动都有百分比,如体操分数5项占到30%,田径赛运动5项占30%,球类3项占10%[4]253。学生们为了顺利通过成绩的考核,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
-
2.2 中学生体育活动以育人为目标导向
-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加各种体育团体,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包容忍耐、勇敢坚毅、遵守公德、公平竞争等人格品性。比如,塑造健康的体魄。“每一个在青年期中的中学生,都需要每日有长时间的运用肌肉的身体活动。若学生终日枯坐教室之中,而不以运动和游戏去调剂,则学生的体格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发育。”[21]又如,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某学生参加湖北省立第八中学校第二次秋季运动会感慨到:“老天爷不住的将呼呼的大风,向同学们的身上吹着,将同学的躯壳完全浸在冷的世界中,好像是故意的做作,来测验我们同学们的精神。但是我同学毫不介意,鼓着精神,绝不被天然征服,各个的脑海中,只知有体育先生的口号,并不知有风声和冷气,我想着都是平时的训练绝不是机会和侥幸。”[11]再如,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运动作为一个团体项目,需要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以“五虎”为主力的南开篮球队赢得了诸多荣誉,重要的原因便是团队配合。某队员回忆:“我们当时的打法,觉得还是很落后的,无非是一传一切,攻守相济,并没有很大的奥妙。但是由于我们的配合好,协同作战,能攻善守,投篮命中率较高,虽然战术上并无很特殊的东西,却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2]
-
2.3 中学生体育活动凸显学生自治精神
-
民国时期中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治性。一方面表现为学生自行组织、管理各种体育社团。如南开中学学生组织了体育会,“全校二十七班,每班举一人为会员,全校五年级——中学四个年级,补习一个年级,每级举二人为干事,又从中举两会长,主持全校体育事宜。有教职员一人任顾问,有一人兼管一切关于体育的杂物。”[23]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团体竞赛。“天津河东中学校七班智仁勇篮球队与中山队首次之友谊比赛,两方健儿各不相上下,结果为六十比十一,智仁勇少年大胜。”[24]北平中学生在礼拜六下午开展校内和校外球赛。“号称球迷的‘她们’和‘他们’,因整个教育制度的严格化,课程分量的增加,和平市各学校当局的一致注意课外运动,因此很少有时间能像往昔常和各学校、各机关的球队交锋,换句话说,亦就是时间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在球场上出风头。因此,他们和她们未雨绸缪,在上课几天内,便用书信、通电、面谈等方式约好了某队在一定时间或场所,‘Shoot’‘Watch’的干起来。”[25]
-
2.4 中学生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徽记
-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其关键在于塑造校园风气抑或校园精神。民国时期中学俨然形成了一股踊跃参加体育社团、强身健体的校园风气。这种氛围益于学生身体的锻炼、意志的磨炼、人格的培养、精神的塑造。南开中学将体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的体育亦成为一项重要的“校标”。南开中学“五虎上将”:王锡良、魏蓬云、刘建常、李国琛、唐宝堃率领南开篮球队迎战美国海军的匹兹堡队及菲律宾的圣提托马斯代表队,四战四捷,这在旧中国还是前所未闻的[22]。“五虎”的胜利不仅是南开的胜利,更代表着中国的胜利,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
3 结语
-
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教育举措方面均未受到足够重视。当前中学教育仍存在着体育课被其他科目挤占、课外体育活动枯燥乏味等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把学生健康、体育锻炼放在非常重要之位置。民国时期中学推行的很多举措,包括“强迫运动”、体育运动社团、多种形式的运动会等活动,对当今的中学体育改革仍有着可资借鉴之处。
-
参考文献
-
[1] 李希实.我的中学生活[J].学校生活,1935(115):18-21.
-
[2] 学生课外运动规则[J].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校刊,1935(132):1076-1077.
-
[3] 实行课外运动[J].青海一中校刊,1937(2):8.
-
[4] 施扣柱.青春飞扬:近代上海学生生活[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
[5] 杠子会成立[J].南开高中学生,1936(11):99.
-
[6] 张家治,吴克琴.上海市南洋中学建校100周年[G].上海:上海南洋中学,1996:80-81.
-
[7] 民星社体育会[J].民大高中学生,1933(1):40-41.
-
[8] 吴榆珍.一个女子中学的课外生活[J].社会学界,1933(7):223-346.
-
[9] 李桂林,戚明琇,钱曼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30.
-
[10] 亿诚.运动会之研究[J].中华教育界,1931(3):28-71.
-
[11] 湖北省立第八中学校刊及运动会刊[Z].湖北省档案馆,LS10-5-1386.
-
[12] 保定中学联合运动[N].益世报,1922-11-10.
-
[13] 安徽凤阳举行学区运动会[N].益世报,1920-11-04.
-
[14] 两学校之练习运动[N].益世报,1920-05-11.
-
[15] 中小学联合运动会[Z].湖北省档案馆,LS10-1-1200.
-
[16] 无锡中体联会越野跑[N].申报,1934-12-15.
-
[17] 王文俊,梁吉生,杨珣,等.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1919—1949[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552-553.
-
[18] 钟叔河,朱纯.过去的学校[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820.
-
[19] 李相勗,徐君梅,徐君藩.课外活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373.
-
[2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解放前上海的学校第59辑[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11.
-
[21] 赵廷为.课外活动[J].播音教育月刊,1937,1(4):31-33.
-
[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存稿选编23文化[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767-768.
-
[23]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59.
-
[24] 河东篮球队智仁勇少年胜[N].益世报,1930-03-13.
-
[25] 北平中学生怎样度过礼拜六下午?[J].中国学生,1935,1(6):10-12.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和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认为制定制度强制参加、因人而异设置项目、自发成立体育社团、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的运动会等是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指出,中学体育活动应作为中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育人目标导向,凸显学生自治精神,让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徽记。旨在为当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omb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PE teaching and sport activ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concludes that the compulsory participation by systems made with clear purposes, the setting of the sport events in a subjective matter, the spontaneous establishment of the sports associations, the development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rich and colorful sport meetings are the main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school sports activitie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points out that the middle school sport activitie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sistence on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highlight of the spirit of student autonomy made sports activities become the emblem of campus culture. This article aims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