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中华民族思维的创造物,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1]。龙文化是中国“龙”的内在与精华,而舞龙运动则是中国龙文化的外在表现。作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又蕴含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舞龙在当今国家大力推崇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欢迎。舞龙运动经历了“祭祀求雨活动—民间民俗信仰—现代竞技舞龙”的发展历程[2]。当今舞龙运动在标准化竞赛体系的推动下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标准化对于舞龙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标准化视野下,探索舞龙运动标准化内容,发现标准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
1 标准化与舞龙运动标准化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化的定义是:“针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为制定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定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3]舞龙运动“标准”与舞龙运动“标准化”相互联系但含义不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4]。因此,我们认为舞龙运动标准化即为了促进舞龙运动的传播及舞龙运动竞赛的公平参与,而将传统舞龙的技术动作结合现代竞技体育的标准竞赛体系,以追求高、难、美、新为目标的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舞龙运动标准化注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其发展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2 舞龙运动的“标准化”追溯
-
“龙”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作为一种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龙字应当是了解龙形象的重要依据。而舞龙运动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王俊奇认为现代所说的舞龙以“祈神求雨”为目的,而且具有体育活动的功能[5]。以这样一种以精神寄托为目的的舞龙最早出现于明代的“手举舞龙”。本文研究的是对舞龙运动体现“标准化”的追溯,因此关于现代舞龙与史料中所说的舞龙起源之间的争论不多赘述。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甲、乙日舞龙,必用青色之龙,用“小童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舞之”;丙、丁日舞赤龙,“壮者七人,皆斋三日,服赤衣舞之”等。不同的时辰、不同的节日所使用的龙具都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器材的使用和人员的选定有着严格的标准,这些已经清晰地表明汉代舞龙已出现标准化雏形。
-
再将目光放置于明朝,《嘉定县志》(万历三十三年刻本)记载:正月十五“夜则燃灯······有龙灯之戏,联百千灯笼为身,辊球灯为珠,亘街穿巷导以旌旄,夹以鼓吹,以迎神而祈水泽。”显示明朝龙灯舞已具备龙头、龙身和龙珠,这一时期对龙灯的构造要求已经形成标准。再到现代标准化竞赛体系的确立、龙狮运动协会的成立等,无不体现出现代舞龙运动的标准化发展进程,其还将随着舞龙运动自身发展规律持续下去。可以说,正是因为舞龙运动本身具有与时性和时代特征,其才能在艰难的历程中不断完善、改进与传承。
-
3 舞龙运动标准化的体现
-
伴随着国际化的推广步伐,舞龙运动正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相比过去纯粹娱神的民俗活动,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地继承和对外来文化选择性地吸收,不仅保留了舞龙的民俗文化内涵,还融入了崇尚张扬个性,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竞技体育思想。舞龙运动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标准化、竞赛体系标准化、场地器材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这四个方面。
-
3.1 专业术语标准化
-
现代竞技舞龙整个套路是由多个难度动作组合编排而成的,这中间有8字舞龙动作、游龙动作、穿腾动作、翻滚动作、组图造型动作等。随着舞龙运动国际化的发展与龙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标准化成为竞技舞龙适应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专业术语的标准化是其初始步骤,其主要体现在单个动作的名称、器材专业名称、仪式专业术语等方面。就单个动作而言,有靠背蹬腿舞龙、绕身舞龙、屈膝躺腿舞龙、挂腰舞龙等动作专业术语;舞龙器材里面有龙头、龙衣、龙尾、龙珠等专业术语;点睛仪式里面“一点天庭,福星高照,国泰民安;二点眼睛,眼观六路,鹏程万里”等吉祥语也得以统一固定[6]。这些标准化的改革都是在为舞龙运动的国际化推广做铺垫。动作专业术语的标准化给舞龙运动的教学与民间传授带来了很大方便,对于舞龙运动的传播非常有利。
-
3.2 竞赛体系标准化
-
竞赛体系由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就技术体系而言,2011版《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中,对舞龙动作的规格、难度、分类等进行了规定,将舞龙动作分为8字舞龙、游龙、穿腾、翻滚、造型等五大类,每一大类动作里面又分基本动作和难度动作。以翻滚动作为例,其基本动作有龙翻身、连续游龙跳龙等,而难度动作有快速连续斜盘跳龙、快速连续螺旋跳龙磨转等。这些不同难度的动作相互组合构成了一个快慢有致、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完整的竞赛套路。
-
在竞赛评判方面,标准化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将现代舞龙运动推向高度标准化的发展道路。竞赛规则中将现代舞龙分为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传统项目、技能舞龙、夜光舞龙五大项,技能舞龙又分为抽签舞龙、竞速舞龙和障碍舞龙三大类。各个类别的比赛套路都有着严格的比赛规定与裁判方法,而这些规定和评判规则又体现着不同舞龙项目的各自特点,如竞速舞龙追求竞技速度、障碍舞龙追求刺激与难度、传统舞龙则体现地方民俗文化。这些竞赛规则的细化是现代舞龙标准化发展的明显体现。在传统舞龙竞赛评分规则中,满分10分,共分为10个打分点,涵盖礼仪、主题、形态、神态、音乐、特色、编排、效果、技巧、服装器材十个方面。每个地区的传统舞龙都极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细分的评分标准从十个不同的维度打分,使评分尽可能地合理,这对于传统舞龙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3.3 场地器材标准化
-
场地器材的标准化是伴随着裁判法的出现而出现的,有助于现代舞龙竞技过程的公平公正。在竞赛规则中,竞技舞龙有明确的场地器材限制,如龙具,参加竞技舞龙的龙具龙身全长不得少于18米,龙身直径不得少于0.33米,龙头重量不得少于2.5千克等等;再如场地,竞赛场地为边长20米的正方形场地,场地边线宽0.05米。在竞速舞龙与障碍舞龙比赛中,对参赛运动员的比赛线路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相反,传统舞龙对于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就没那么严格,主要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展示、传播最原始的舞龙文化。标准化让民族传统体育找到了与体育经济的结合点,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而场地器材的标准化也促进了体育器材的高效利用,节省了项目开展与赛事运营成本,也便于舞龙运动举办、参与更多的国内外赛事,进一步推动舞龙运动的发展与传播。此外,场地器材标准化能够让各参赛队伍在统一的竞赛要求下训练备赛,将大幅度提高参赛队伍的整体竞技水平和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
3.4 管理体系标准化
-
任何组织机构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1995年1月,国际龙狮运动总会在香港成立。同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也由国家体委批准成立,负责领导和指导全国龙狮运动的发展。2003年1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也宣告成立。至今,许多省份纷纷成立了省一级的龙狮运动协会,甚至在某些市也出现了龙狮协会。于是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舞龙运动和龙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各级协会都有自己的协会章程和管理办法,以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为例,就有《竞赛裁判员选派与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国家队选拔办法实施细则》《申请等级裁判员登记表》等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利于领导全国舞龙运动、促进舞龙运动发展推广的管理体系。委员的产生和任用也是程序严格、权责明确,大大提高了协会运行效率和赛事组织能力。对每一次赛事的裁判员任命尤为严格,裁判长、副裁判长、裁判员以及仲裁委员会等一系列的岗位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促进竞技舞龙运动的推广和群众参与。
-
4 标准化背景下舞龙运动发展的矛盾
-
4.1 标准与多元的矛盾
-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的固有属性,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对舞龙运动的标准化来说,协调处理好标准与多元之间的矛盾是其面临的一大问题。舞龙运动在中国存在已久,在竞技舞龙出现以前,舞龙是以民俗文化为母体的,然而受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这样一种纯民俗性的体育活动逐步与世界竞技接轨,国际龙狮协会的成立更是推动了舞龙运动的竞技化、国际化进程。与之相适应,标准化成为舞龙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的制定促进了舞龙运动与竞技体育的结合,形成了现代竞技舞龙。对于深受现代竞技体育思想熏陶的舞龙参与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到现代竞技舞龙中来。这是现代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带来的直接影响,归根到底是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快节奏的生活随之而来,传统体育文化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传统舞龙是极具民族特色、体现民俗风情的舞龙方式,其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民俗文化,而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地区舞龙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形成了舞龙文化的多元性。将传统舞龙按照标准化竞赛体系去评比,势必会限制民俗文化的多元特性,也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标准与多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如何协调好标准与多元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认真思考。
-
4.2 竞技与传统的矛盾
-
竞技与传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反映在舞龙运动中就是竞技舞龙与传统舞龙(或称民俗民间舞龙)的矛盾。传统舞龙在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2016年第九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中都有设项。但目前的传统舞龙表演,被嫁接了各种竞技舞龙的难度动作,处处体现着竞技舞龙的影子。传统舞龙中民俗的东西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与将标准化竞赛体系应用其中有关。传统舞龙本身就是一种娱人、娱己、娱神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将竞技舞龙的评价体系生搬硬套到传统舞龙项目中,人们会下意识地将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等同看待,这不利于传统舞龙的传承与发展。
-
竞技舞龙跟传统舞龙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竞技舞龙体现的是现代竞技高、难、美、新的动作追求,而传统舞龙寄托的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它舞动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传统舞龙的过度标准化将破坏这一文化根基,失去其文化底蕴。守其形而弃之魂的发展方式与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理念相违背,最终会影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因此,以竞技舞龙带动传统舞龙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必须明确竞技与传统之间的界线,使竞技舞龙和传统舞龙并行发展,既符合舞龙运动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战略。
-
5 现代舞龙标准化发展建议
-
5.1 建立舞龙运动员技术等级体系
-
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是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成绩的一项基本体育制度。我国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自1956年实施以来,极大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发展举步维艰。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是适应社会分层、促进人才与技术流动、完善竞赛体系及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基本要求[7]。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立舞龙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基础条件。2017年《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推行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广大群众参加健身的热情,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健身活动。”因此,应当尽快建立舞龙运动员技术等级体系,在等级标准上可以参考某些类似项目的等级标准,如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并在其基础上改进创新,让舞龙运动员技术等级体系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
5.2 建立舞龙教练员技术等级体系
-
教练员是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8],高水平舞龙教练员对舞龙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对于舞龙运动教练员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等级体系,而其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武术,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全国武术运动员、教练员管理办法》,对教练员实行等级管理。鉴于此,应该尽快建立起舞龙运动教练员等级体系,如可以将舞龙运动教练员划分为三级教练、二级教练、一级教练、高级教练、国家级教练五个级别;对不同等级的教练员任职基本条件、审核认定程序、聘用管理办法和岗位职责作出具体规定,以突出体现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舞龙运动教练员等级体系,才能为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发掘、培养更多的“千里马”,推动舞龙运动水平的提高。
-
5.3 以竞技舞龙促传统舞龙的现代发展
-
传统舞龙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它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民俗活动的开展及节庆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9],而竞技舞龙是中国传统舞龙与现代西方竞技体育高度结合的产物。尽管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运动在功能与表现形式上有诸多不同,但两者在本质和内涵上却有着诸多联系。由于传统舞龙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因而成为竞技舞龙无以脱离的母体[10],所以竞技舞龙的发展必须以传统舞龙为基础。另一方面,传统舞龙也应该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出路。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传统舞龙的灵魂。先民们通过这样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不仅完成了思维意识上的自我超越和文化心理上的集体认同,而且在一种愉快之至的直觉状态中,以这种最直接、最本能冲动的方式,完成着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灵交流及情感体验[9]。将传统舞龙中最精髓的民俗文化部分与现代竞技舞龙的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将有力推动传统舞龙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完成对传统的继承。
-
5.4 进一步完善传统舞龙竞赛体系
-
如前所述,传统舞龙既应当体现竞技特点,又要区别于竞技舞龙,以构成传统舞龙特色的竞赛体系。现代竞技舞龙的竞赛体系通过同一套评价标准将所有的参赛队伍放到一起评价,体现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是对高、难、美、新的挑战。传统舞龙想要规避竞技化带来的民俗文化流失的风险,就要在竞技体系之内,尽可能地降低竞技性,在评判标准上最大限度地强化民俗文化的传承。可将现有的十点打分制再细化,增加民俗文化内容的比重;在名次设置上取消冠亚季军这种绝对化的评价结果,改为一二三等奖以及其他奖项的设置;适当在一些赛事上对传统舞龙比赛设置物质奖励,从而吸引传统舞龙比赛选手的参与。
-
在全球化的今天,以养生、娱乐和纪念等为目的的传统体育文化和以商业、竞技为目的的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对传统舞龙的改造与创新,要避免一味照搬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要避免盲目套用西方竞技体育的衡量和判断标准。同时,借助现代科学理论重新评价传统舞龙的功能价值,确立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使传统舞龙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完成其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9]。
-
6 结语
-
舞龙起源于原始农耕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文化符号[1]。然而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侵袭,原本根植于民俗文化的舞龙运动开始以标准化的模式在国内外发展传播。为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这种模式下标准与多元、竞技与传统之间的矛盾。现代竞技舞龙的发展脱离不开传统舞龙,另一方面,传统舞龙也应当合理借鉴现代竞技舞龙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成分,在其竞赛体系框架内,淡化竞技属性,突出文化内涵,从而在传统与竞技、标准与多元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传承创新之路。
-
参考文献
-
[1] 王国志,杨敢峰.从时代变迁看舞龙运动的演变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54-58.
-
[2] 王亚敏,陈小蓉.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舞龙项目分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83-87.
-
[3] 陈蓓.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96-100.
-
[4] 郭玉成.武术标准化研究的概念、方法和体系——基于标准化学科视域的基础理论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56-61.
-
[5] 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73.
-
[6] 马生来.传统宗教节庆中运动的仪式过程解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5):90-92.
-
[7] 陆盛华,龙佩林,张旭.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70-72.
-
[8] 王家力,王健,盛克庆.我国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的发展沿革[J].体育文化导刊,2011(4):16-19.
-
[9] 薛凌.传统舞龙与现代舞龙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1):57-59.
-
[10] 倪依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论中国龙舟运动的现代化[J].体育科学,2004,24(4):73-76.
-
摘要
舞龙运动在标准化竞赛体系的推动下得以快速发展,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具有现代舞龙特征的舞龙标准在汉代就已出现。舞龙运动的现代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标准化、竞赛体系标准化、场地器材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四个方面,但在标准化的进程中也存在着标准与多元、竞技与传统之间的矛盾。指出,应建立舞龙运动员、教练员技术等级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传统舞龙的竞赛体系,竞技舞龙的发展应以传统舞龙为基础,而传统舞龙的发展也需要在竞技舞龙的竞赛体系框架内加以改造创新。
Abstract
The dragon dance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standardized competition system, and the research on dragon dance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it is discovered in this study that dragon dance standard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dragon dance emerge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modern standardization of dragon dance mainly embodie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ofessional terms, standardization of competition system, standardization of sports sites and facilitie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But in the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standards and diversities, between competitiveness and tradi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chnical levels for dragon dance athletes and coach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at the competi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dragon dance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dragon dan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ragon dance, wherea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dragon dance should also be innovated within the competition framework of competitive dragon 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