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同时指出要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虽然所有科目都在考察范围内,但是各科目的考察方式并不相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1]。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之一的体育既未作为必考科目,也未明确为选考科目。
-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地要根据实际,科学确定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从政策上可看出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倾向与态度。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不仅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挥着导向作用,而且对体育人才选拔及体育学科教育工作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1年山东省提出体育纳入高考科目试行方案以来,关于体育纳入高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引发广泛讨论却并未能形成共识,现今这一问题仍值得深入研讨。
-
1 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研究现状与国外经验
-
1.1 研究现状
-
高考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标杆性考试,历来为教育主管部门乃至社会各界所重视,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成聪聪分析了体育纳入高考的积极作用和所面临的阻力,同时从国家政策、社会各界的思想认识、国外的先进经验等方面分析了体育纳入高考的可行性[2]。李强等提出了“体育纳入高考”渐进式考评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操作方式,其中设计方式借鉴中考体能指标模式[3]。周建东对“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纳入高考”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逻辑辨析,认为学生体质下降归根结底是“中国式高考”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作为素质教育扮演者的体育纳入高考是“以毒攻毒”,不宜适用[4]。分析了中国式高考与体育的矛盾关系,即中国高考选拔制度统一性与体育运动自身多元性之间的矛盾。但对“统一性”与“多元性”辩证关系的论证值得商榷。王宗平等认为高考改革让体育纳入选考科目成为可能,提出把耐力素质测试作为高考体育实施路径[5]。这会导致“应试体育”,对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干扰。彭小伟认为体育纳入高考的现有方案多从体质健康评价视角设计,这影响到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提出从体育学科能力评价视角进行设计,但目前体育学科能力的概念界定、操作设计、学段标准制定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6]。
-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虽然学界对于体育纳入高考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是大多停留于理论探讨层面,在具体操作层面未做深入分析。有的研究者分析了体育纳入高考的障碍,并预见了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如何克服障碍、消弭弊端的手段没有进行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彭小伟提出的体育学科能力是体育评价值得借鉴的视角,所以笔者即以此视角展开对体育纳入高考操作层面的科学设计。
-
1.2 国外经验
-
体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不落帝国是在伊顿板球场兴起的,美利坚的霸业是建立在常春藤橄榄球联盟之上的。体育除了增强民众体质,还会赋予一个国家兴盛的国运和壮阔的国魂[7]。通观当今发达国家,均比较重视体育教学。
-
德国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发源地。在德国的学校教育中,体育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十年一贯制学校里,体育被设为除德语和数学以外最重要的科目,这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法国,体育是大学入学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高考总分200分,体育科目20分,占10%。高考体育成绩主要依据高中最后一学年的体育成绩,包括体育课成绩、竞赛成绩和体育课出勤率等。体育考试项目包括田径、体操和游泳三大类,学生可从中任选一类。美国大学入学招生制度是综合考查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业成绩。体育作为必修科目,在录取时与其他必修科目同等重要。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在大学招生时会被优先录取。澳大利亚高中课程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以选修为主的课程制度。各校在各州教育部门制定的科目范围内,根据学校特色、师资、设施、生源等因素自行决定开设的科目,一般不得少于20门。高中阶段的多元化选课制度体现了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特色。2008年12月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的教育部共同签署了《墨尔本宣言》,明确“体育与健康”为八大基础教育核心学习领域之一。体育作为一门高考选考科目,高考时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分值分别占70%和30%[8]。通过对教育发达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梳理可以看出,虽然各国对体育科目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但大学入学考试科目都设置了体育科目。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可为我国高考增设体育科目提供参考。
-
2 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必要性分析
-
2.1 促进“健康中国”政策宣传和落地
-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强化个人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中国”政策制定的初衷和目标。而当下存在诸多问题,如因对体育重视和引导不足导致国民体育文化缺失;因运动健身基本知识匮乏,盲目健身造成运动损伤;国民体育欣赏和评价能力低下等,均会影响到国民体质。健康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9]。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可以有效宣传体育运动,普及体育与健康知识,推动全民健身开展,提高全民运动素养,广泛传播体育文化,进一步扩大“健康中国”政策的影响力和促进其落地执行。
-
2.2 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并将体育作为重要抓手。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有利于借助高考“指挥棒”作用,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无疑可以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
2.3 有利于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性
-
现行高考政策中,体育仍只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以“合格”和“不合格”方式呈现,并不计入高考分数。体育依然还只是针对报考体育类专业学生开展的必考科目。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势必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应该给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一个发挥优势的机会,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公平地参与到高考的人才选拔中,从而彰显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性。体育纳入高考正是保障人才选拔机制公平性的有效举措。
-
2.4 有利于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与培养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13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高考制度实行“必考+选考”的模式。山西省2018年高考综合改革后,调整为“3科统一必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即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变,考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学业水平考试规定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该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而浙江省公布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规定考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多一门选考科目就意味着多一种选择。将体育纳入选考科目,使选拔考试机制更灵活,会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多样化,也利于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
2.5 有利于扩大体育人才规模及优化素质
-
高校体育类专业人才的选拔,影响着未来大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更对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完善起着关键作用。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后,选考体育科目的学生可以报考体育类专业,也可报考非体育类专业。如此一来,一方面具有体育运动才能的学生会遍及各类高校、各个专业,无形中扩大了具有体育才能的综合性人才的规模,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高校各院系体育运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体育类专业不再是单独招考专业,同样需要参加高考六门科目的考试,同等录取条件下选拔体育类专业学生,会优化体育类专业人才素质。
-
2.6 有效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康
-
从1979年我国首次对青少年进行大规模的体质健康监测至今,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第一条规定“所有人都有发展全面人格所不可缺少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中小学体育课被占现象时常发生,这剥夺了学生基本的运动权利,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之所以社会、家长、学生甚至很多教师忽视体育运动,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未将体育与其他高考科目赋予同等地位,弱化了体育在高考中的引导功能[10]。初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运动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运动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时期,不仅影响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发展,而且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2010年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数据显示,部分年龄段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出现好转,尤其是13—15岁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表现突出,而16—22岁高中和大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仍然处于下降趋势[11-13]。2005年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改革的法规和政策,这充分说明了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在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高考体育考试制度借鉴。
-
3 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可行性分析
-
3.1 从体育学科能力视角入手
-
通过对“体育纳入高考”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学界、教育界对体育纳入高考科目的必要性已达成基本共识,而考核措施总体上仍缺乏科学的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体育学科能力的视角入手进行探讨。
-
1989年,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协会(NCTM)颁布的《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首次提出了学科能力的思想,得到学界普遍认同,成为世界各国研制教育标准的依据。德国研制的教育标准更是明确了教育总体目标、学科能力模型和测评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奠定了学科能力测评的基础。彭小伟等从把握体育学科特殊性的角度分析了体育学科能力的内涵,提出运动技能学习能力与体育健身能力是构成体育学科能力的核心要素[14],为我们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启示。体育学科能力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与结果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对体育学科特征的把握与评价思路的设计,还取决于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测评标准的制定。对核心要素外在表现观测点的选择与标准制订正是体育学科能力测评的关键所在。
-
3.2 实施路径和操作办法
-
学界对于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实施路径存在一些争议,一些学者建议借鉴中考体育的身体素质测试模式,理由是简单公平易操作,但其缺点也较明显,易衍生为“应试体育”,干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执行。而根据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设计的专项测试模式,多位学者担忧考生过多,影响因素较多,不易执行。
-
应依据体育学科能力设计高考体育科目实施路径。体育学科能力的核心要素即体育健身能力与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可参考全国各地体育专业高考模式,在具体操作施行“基本素质测试+专项测试”,同时制定科学的高考体育分数评价办法,并可依据体育专业评价办法进行适度调整。
-
以2016年山东省体育高考为例。2016年山东省体育专业测试包括专项测试和基本素质测试,计分办法采用二者综合计分法。专项测试项目包括田径(不包含100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基本素质测试项目包括100米、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15]。2016年山东省参加高考总人数70.98万,本科录取率为40.9%,本专科录取率为79.4%,参加体育专业测试总人数13 441人,专业测试合格分数线划定为65分,过线人数7 797人,占比58%,介于本专科录取比例之间,相对合理。根据2016年山东省高考体育成绩分段表(表1)可知,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90分以上的占3.2%,80分以上的占15.5%,70分以上的占41.5%,由此可见,山东省高考体育专业测试办法和评分标准相对科学合理,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
-
注:统计资料来源山东招生考试网
-
近年来,高考各科试题难度基本都控制在0.5—0.6之间,难度即通常所说的通过率或者得分率,计算公式为:选择题P=K/N,其中P表示难度,N表示考生数,K表示答对某题人数;非选择题P=/W,其中P表示难度,W表示某题的满分值, 表示考生该题的得分平均数[16]。体育作为实践学科,在高考中的考核方式相对复杂。如果按照普通学科难度0.5—0.6制订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山东省为例,即使以最难的0.5难度要求,也会有约35万人参加体育高考,可操作性较低,因此须比普通学科适度加大难度,并且制定参加高考体育选考科目的资格要求。
-
为了控制参考人数同时确保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发挥优势,在参加高考体育选考科目资格方面,宜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高中三年三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均为“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体育选考科目。评分标准的设置要科学,具备良好的区分度。数据显示,高中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率不足10%。以参加高考体育选考科目的学生为基数,难度控制在0.5—0.6,即相当于以全体学生为基数,难度为0.05—0.06。预计参加高考体育选考科目学生为高考总人数的5%—6%,实现总体可控。
-
学生会根据自身对各科的兴趣和特长衡量自己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与不同学科的得分能力进行比较,从而更加理性地选择是否选考体育科目,避免盲目性,既利于有真正体育才能的学生发挥优势,也可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效果。通过人数调控保证考核程序得以顺利进行,也极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消耗。
-
参加高考体育选考科目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可选择填报体育类志愿或非体育类志愿,未选考体育科目的考生不能填报体育类志愿。
-
3.3 先选择省份试点
-
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由教育部进行顶层设计,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区、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及时调整完善、总结试点经验。切实通过高考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4 结语
-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梦,教育梦的实现离不开体育梦,培养青少年自信、坚毅、果敢的性格是学校体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考选考科目改革的时机逐渐成熟,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必要性学界已达成基本共识。下一步,就是从体育学科能力视角入手,紧紧把握体育学科能力的核心要素,借鉴高考体育专业考试典型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基本素质测试+专项测试”相结合的高考体育考试模式。
-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EB/OL].(2014-12-10)[2017-08-1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412/181664.html.
-
[2] 成聪聪.把体育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的可行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90-92.
-
[3] 李强,梁建平.将体育纳入高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6):79-83.
-
[4] 周建东.体育纳入高考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3(5):85-88.
-
[5] 王宗平,马小浪,陈丽君.体育应该成为高考选考科目的逻辑倒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1):7-10.
-
[6] 彭小伟.“高考体育”的动因、困境与出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7):84-88.
-
[7] 黄睿.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异化与学校体育的回归[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1):66-70.
-
[8] 曹燕.澳大利亚体育课程与高考接轨的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5):145-146.
-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17-08-25].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
[10] 张宝强.对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加试体育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45-48.
-
[11] 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教体艺[2011]4号,2011-08-29.
-
[12] 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教体艺[2006]3号,2006-08-31.
-
[13] 刘成.全国高考实施体育科目考试的基本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6,20(2):66-69.
-
[14] 彭小伟,毛振明.体育学科能力测评的设计原理与内容框架[J].体育学刊,2015,22(4):83-88.
-
[15] 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Z].鲁招考委[2016]1号,2016-01-13.
-
[16] 金娣,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8-129.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梳理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相关文献成果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实施经验,认为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可以促进“健康中国”政策宣传和落地,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体现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利于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与培养,扩大体育人才规模及优化素质,有效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同时,分析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可行性,建议从体育学科能力视角入手,设计了相应实施路径和具体操作办法,可先行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再逐步推行。
Abstract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 analysis, the achievement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experience of incorporating PE into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n elective subject in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reviewed and sorted out in this articl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corporating PE into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n elective subject can promote the public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carry ou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re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 reflect the mechanism of fair competition in talent selection, benefit the diversified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talents, expand the size of sports talents and optimize their quality, and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feasibility of incorporating PE into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n elective subject is analyzed. It is suggested tha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ary competence of P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ways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operation should be designed. Pilot with appropriate conditions should be firstly chosen to carry out reforms, and then nationwide grad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