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侯胜川(1980—),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8)04-0084-07

参考文献 1
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25-143.
参考文献 2
王校中,谭广鑫.传统武术的神秘性在武术史与武术文化研究中的定位[J].中华武术:研究,2013,2(4):86.
参考文献 3
朱峰.少林心意把功法体系概略[J].中华武术,2016(3):74.
参考文献 4
万籁声.武术汇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44-185.
参考文献 5
林伯原.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J].体育文史,1996(3):14.
参考文献 6
张大为.武林掌故[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36-39.
参考文献 7
张大为.武林丛谈[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188-216.
参考文献 8
吴阳林.《老子》哲学神秘主义探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4.
参考文献 9
Edelman M.Politics as Symbolic Action[M].Chicago:Markham,1971:83.
参考文献 10
郭于华.死的困惑与生的执着: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79.
参考文献 11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38-59.
参考文献 12
王友唐.宁波内家拳之旅——团长札记[J].中华武术,2016(3):21.
参考文献 13
程大力.论层累的少林武术偶像体系[J].体育学刊,2013,20(6):16.
参考文献 14
温力.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60.
参考文献 15
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46.
参考文献 16
侯胜川.当代武术文化生产的转向与现实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2):39.
参考文献 17
王六二.近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J].世界宗教研究,2001(3):132.
参考文献 18
康戈武.脚踏实地面向发展(1)——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华武术,2007(8):8.
参考文献 19
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M].朱侃如,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2-69.
参考文献 20
周伟良.武当武术的历史梳理——道教影响下的一个文化案例[J].学术界,2013(10):200-201.
参考文献 21
于志均.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10.
参考文献 22
张卓.关于“海灯神话”的大众传播模式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3.
参考文献 23
马廉祯.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与竞技武术的得失[J].体育学刊,2012,19(3):119.
参考文献 24
岳永逸.“非遗”的雾霾[J].读书,2016(3):34.
参考文献 25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7.
参考文献 26
侯胜川,周红妹.批判与辩护:武术门户概念的辨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6):73.
目录contents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法,对武术文化中的神秘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武术中一直存在的神化、神话现象并不能作为拳种、门派起源的历史佐证,应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分析其历史、社会、政治背景及其在团结组织成员时发挥的社会心理作用。总结了武术神秘性的表现方式,包括习练方式、传承方式、招式功法、对深藏不露的宣传、对名山大川的借助及对超能力的追求等。指出,武术神秘性与对武术文化研究不足有关,神秘性也作为武术传播断裂的弥补手段而存在;武术神秘性包括模糊性处理和物理性处理两种方式。进而分析了武术神秘性的祛魅与附魅问题,以及梦与武术神话、神化问题。认为存在文化真实的武术神话,同时应警惕虚假的武术神话。

    Abstract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mysteriousness of Wushu culture are analyz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apotheosized and mythological phenomenon that has always existed in Wushu can not be used as a historical proof of the Wushu Boxing categories and school origin of Wushu. It should be used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o analyze its historical, social, political background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y that it plays in the unity of members. The manifestation mode of the mysteriousness of Wushu is summed up, including practice methods, inheritance methods, move skills, publicity of the concept of “Greatest genius often lies concealed”, taking advantage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pursuing super pow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ysteriousness of Wushu is related to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Wushu culture, and mysteriousness also exists as a means to make up for the fracture of Wushu spread; the mysteriousness of Wushu includes methods of fuzziness treatment and physical treatment. Then the disenchantment and enchantment of the mysteriousness of Wushu are analyzed, as well as dreams, myth and apotheosis of Wushu. It is proposed that culturally authentic Wushu myths truly exist and but false myths of Wushu should be alerted as well.

    关键词

    神话神化武术文化神秘性祛魅附魅

  • 在武术文化研究及武术现实中,对武术神秘性和神秘主义的批判时常可见。批判源于武术神秘性常被以封建糟粕、无稽之谈、伪科学谓之,成为武术现代化发展的阻力,与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从武术发展来看,一直存在神话解释武术和历史阐释武术两种争论。但是,武术神秘性更是一种关于武术起源和辉煌的符号,包含了神话和神化。“神话”是对民间传说中的神进行包装加工而成。在层累的历史中成为有些拳术门派的始祖;另一种则是对真实人物的“神化”,使之具备英雄基因和符号化,从而团结组织成员、形成思想共同体,这种符号最终成为激励后人自觉维护共同体和发扬光大本门拳法的原始动力。因而,对神秘主义的分析须与具体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与世俗世界相关联,从而重新审视、认识对武术神秘性的批判以及民间以神秘主义维护拳种起源、正宗等问题。

  • 1 武术神秘性的表现

  • 武术的神秘性除了与传统文化中的巫术、宗教、哲学、会道门等相关联外,也有自身在传承、练功、名称、隐喻等方面的神秘表达。这些表现方式多符合武术习练者的现实需要,并非全然的刻意为之,而在普通民众的意象中,却成了武术神秘的迹象。

  • 1.1 习练方式的神秘性

  • 程大力在《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提及自己的习武经历:“早晚师兄弟们在老师指导下练拳,都是在无人的树林中进行。为的就是不让别人旁观。朦胧夜色中,间或也有对武术着迷,但又求师无门的青少年偷窥的身影。”[1]古时习武者选择在寂静无人时练武,这既便于隐蔽行踪、怕被人偷学,又能避免被旁人干扰。即使在同门师兄弟之间,师父在教授徒弟时也会采用隐蔽的方式因材施教,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和贪求多学而学艺不精。“我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练武,练三炷香”“师父要教哪个徒弟,就让他到一个屋里,别人都不让进”[2],此种特殊的激励方式促进了师兄弟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个人技艺的娴熟和个人风格的发展。而现在部分人选择晚间习武主要是基于对安静环境和个人习惯的考虑。在笔者的访谈中,一位民间武术家说:“一大早习练,防止有人干扰,并非害怕被人偷学,现在谁还偷学,也学不走。”

  • 1.2 传承方式的神秘性

  • 朱峰在介绍少林心意把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师公曾对恩师讲过,少林心意把还有两大势秘密流传在登封境内二三人之手(至今尚未公开),其余六大势早已失传。”[3]万籁声在讲述自然门渊源时指出:“本门渊源,不得详考,而传此门者,只徐老师祖一人。”“徐师祖传于杜师心五,杜则传于余,今二师均已隐去,此门只余一人。”而对徐师祖的相貌身世描述更为奇特,“师祖身长不满三尺,不道其名,不言籍址。”[4]同样,京城“醉鬼张三”从不公开演武、不向任何人提及自身师承何人,甚至也无传人。对外宣称拳术濒临失传或业已失传,以及对自身师承、籍贯、技艺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更能吊足众人胃口,加深该拳种和传人的神秘性。此外,源于宗法结构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千金不授”等传承规则客观上为传统武术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最终导致武术传承中门人的稀缺和传承的断裂。

  • 1.3 招式功法的神秘性

  • 有些民间武术家在宣传本门拳术时会刻意平添一些神秘色彩,如“我家的拳从起势到收势招招都可以打人”,并冠以追魂剑、断魂掌、夺命腿等名称以示其凌厉无比。张大为在其著作中记录了一种已经失传的“鬼拳”,其技能、功法已不得而知,单其名称就已令人感觉惊悚。某些功法名称采用夸张的比喻来暗示其功用,如铁布衫、金钟罩、铁裆功等。有些各家拳术通用的提高身体抗击打能力的排打功法,其名称会给人造成一种能够抵御任何外力打击的假象,吸引了不少从学者孜孜不倦、念兹在兹的追逐。“人的肢体外形经过排打,的确能达到相当的坚硬程度,这就犹如铁柜子。但人的五脏六腑,却没法练的同样坚硬,这就犹如脆弱易碎的瓷碗。”[1]当然,以血肉之躯与铁石争强的铁掌、铁腿、铁臂等功法虽具有一定实效,但对人体的伤害也同样巨大。张大为在《武林丛谈》中讲到:“笔者师爷‘铁腿’魏赞魁曾练缩阴功,练至隐睾,从此裆部不怕踢,但也丧失生育能力,至终身不娶。”[7]

  • 有些武术家会以自家武术招式繁多复杂而自喜。吴斌楼在解释戳脚108腿时认为:“所谓108腿,是指18种腿法分上中下三盘来踢,共54腿,左右合踢为108腿。并非为一条腿提出108种花样。”[7]实际上,从传统的杨氏或陈氏太极拳中也能窥见其存在大量的重复动作。

  • 功法中最为神秘的点穴有子午流注、十二时辰点打之说,万籁声在《武术汇宗》中记载:“定十二时辰, ······点穴之法分生死穴道,何时血在何宫,何时转交何界,穴是何名。”[4]点穴需要按照时间来点打的说法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类似其他神奇的功法还有轻功。按照现代体育范畴的阐释,轻功无非是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这里充斥了人们对于摆脱地球引力的无限遐想,所以也诞生了琳琅满目的各种轻功名称,如踏雪无痕、登萍渡水、飞檐走壁等。泉州少林寺高僧释理亮,可在铺上普通凉席的平静湖面跑出数十米的距离,已属难能可贵,但也与真正的登萍渡水尚有巨大差距。

  • 1.4 对深藏不露的宣传

  • 关于“醉鬼张三”张长祯的武功门派以及他的轻功传说常常令武林人士着迷,原因在于他“从不公开练功”。可问题是“武术圈里没有人见过张三爷显露一手轻功,‘醉鬼张三’轻功高超也成了一个谜。”[6]其终日饮酒、借酒撒疯、骨瘦如柴的形象更促进了人们对其武功神奇、深不可测的猜测、传播。张大为的《武林掌故》中谈及:“我的师父虽拜访过他,却也没有见过他显露功夫。只是说在他家院里的一棵树上,见到竖着块练功的门板,是练轻功‘粘糖人(或称壁上挂画)’用的,也只见道具,未见人练。”[6]越是神秘的事情越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类似的武林传说还有很多,但是神秘过度的结果也会导致门派的消亡和拳种的消失。

  • 1.5 对名山大川的借助

  • 受武侠文艺作品的渲染,普通民众往往认为真正的武术高手通常隐居于名山大川或寺庙道观,而在现实武术社会中,常用山脉名称表示武术流派,如峨眉派、嵩山派、武当派等,似乎在名山大川隐居成了武术人修行的终南捷径。事实上,在江湖中讨生活才是大多数武术人的归宿,从职业镖师、低级军官、家庭教师、看家护院、江湖卖艺等职业即可看出其谋生的艰辛。如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从陈长兴学拳后回到河北永年县以授拳谋生,后为获得更大生存空间来到北京授拳。民国期间的中央国术馆汇聚了各门派武术高手,一时间京城群英荟萃,这也成为中国武术盛极一时的奇观。林柏原指出:“当时各派各门武士聚集京师(北京)者, ······比比皆是。”[5]所以,所谓名山大川是武林高手的栖息地不过是小说家一言而已。

  • 1.6 对超能力的崇拜

  • 人们对超自然能力的崇拜,源于应付自然界的力量和社会中的压迫需求。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所指出的“张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敌百余。”在科学蒙昧、生产力低下、战乱频繁、官僚豪强压迫的古代,民间对身怀绝技的侠士的仰慕隐含着对超能力的向往,流传在民间的武术是他们通向超自然能力不多的选择。这和底层百姓对明君、清官的期盼一样,超能力可使其得到平安生存的心理慰藉。除此之外,江湖文化和民间通俗文化的相互交融,也加深了武术的神秘性,如镖行的江湖春点、秘密结社等。

  • 2 神秘性的文化解读

  • 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综合体产物,其文化上的神秘性表现在宗教、神话、哲学、巫术等方面,但是“透过宗教、神话与巫术的外壳,我们就会了解和发现:与一切文化成果一样,神秘主义思想的终极关怀不是神,而是人。”[8]以此观点看待武术的神秘性问题,我们会发现,武术在神化祖先创拳的问题上,其最终同样落脚于人自身的发展——以祖先之神庇佑后世之生存。

  • 2.1 武术神秘性的成因

  • 长久以来,武术社会中重术轻学的思想,以及中国历来“崇文抑武”的传统,导致对武术文化的研究相对不足。再加上研究者普遍文化层次较低等原因,使神话和隐喻成为了武术门派中的高发场域。穆雷·埃德尔曼在对政治神话的评论中指出:“神话和隐喻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运行有理、变化有道的世界中。他们舍弃了复杂的经验世界,而是坚持一种相对小巧、简单和原型化的神话,诡计多端的敌人和无所不能的英雄般的救世主是其两大主角。据此,人们在做出决定时,有的放矢、从容笃定、信心满满,而不会在威胁、茫然和不堪承受的个体责任面前手足无措。”[9]面对武术史学研究的窘迫困境,张大为疾呼:“各个时代的武人们都干什么去了?怎么就没有几个有识之士写几部专门的武术著作、武史著作呢?只使得当今武术家呕心沥血地翻故纸堆,冥思苦想地去推测、联想、判断!”[7]

  • 在现实的武术世界中,民间武术家的流动以及传承断代问题、地域性天灾问题等都会使武术传播发生断层。神话的出现和运用成为弥补这种缺憾的最佳方式,这也是渲染门派、拳种产生的神秘性的一味药方。

  • 2.2 关于神秘性的两种观点

  • 对于武术神秘性的处理一直存在两种观点。第一,模糊性观点。在史料和技术不足的情况下,各门各派难以拿出充足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起源问题,那么就采取模糊性处理,直到新的客观性证据出现。如“南少林”的多条线索和太极拳起源的纷争等都进行了模糊处理。郭于华在《死的困惑与生的执着》一书中对民间丧葬仪式的神秘性进行了分析,她指出“民间关于人死后生命的各种说法实在难以厘清。其实也是不必太清楚的,死后生命的信仰原本是模糊性、神秘性思维的产物。”[10]第二,物理性观点。格尔茨指出“文化分析,在追求其深藏的乌龟的过程中,会失去与生活的坚硬表层——人在其中无处不在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分层实体的联系,失去与这些存在于其上的生物的和物理的必然性的联系,这种危险始终存在。”[11]对门派拳种祖先等问题的美化一直都存在。依据格尔茨的文化分析观点,对武术神秘性的模糊处理会导致武术起源等文化解释最终形成一种唯美主义的文化发展趋势。该观点认为必须坚持科学理性的思维,摈弃神话传说,以物理性对待武术研究问题。

  • 3 神秘性的祛魅与附魅

  • 王友唐在讨论内家拳是什么的问题时指出“武术不应当被神秘化,但必须有神秘感。”[12]王友唐认为“神秘感”恰为伍绍祖所指出的“武术高于一般体育”的缘由之一。从字面来看,神秘化是人为的附魅,神秘感是武术自身所具有的难以言说的功用体现,现代科学所能做的即是对武术神奇功用的祛魅,让人们了解其何以神奇。同样,顾留馨认为“写武术小说,拍武打影片,我都赞成,但千万不要把武术神秘化了,那种飞来飞去的功夫是达不到的。”他告诫人们文艺作品中的武术并非真实的武术,应与现实中的武术区别对待。关于武术的祛魅与附魅并非能够简单地区分开来,很多的时候两者纠缠在一起,从而造成批判和褒扬共存的局面。

  • 3.1 神化祖先的文化背景

  • 按照格尔茨的观点:“所有的社会,为了存在下去,必定要再生产他们的成员资格或者分配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普遍存在的某种家庭形式或某种贸易形式。”[11]对武术门派拳种的神秘性以及对祖师的神化现象,实际是基于一种对共同体成员资格的文化再生产,以提高门派拳种的社会影响力。对门派拳种祖先的神化现象与历代帝王的神化现象一般无二,帝王在成功晋位之后,必再造出身,找出一个神话中的生父,在一个天降异象的场景下进行生产,以确立其当世独一无二的贵族、英雄基因。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武术社会中常见的英雄崇拜、祖先崇拜、神话崇拜现象更是一种符号系统。对其真实的论证并不重要,符号的存在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 事实上,无论神化或是神话,武术拳种、门派中都没有凭空创造出一个不存在的神或人,这也印证了顾颉刚“层累地造成古史”的观点在武术神话中同样适用。如“中国武术诸门诸派,往往喜欢伪托传自一个有名的古人,并以之为始祖,如红拳之赵匡胤、武当之张三丰、岳门之岳飞等。”[13]温力在考察武术的仙传神授和祖先崇拜思想时指出,“有些人为了使某一个拳种更具有号召力和神秘性,往往会附会一个始祖,而这个始祖又往往是一个神仙,或一个传说中的神秘人物,乃至是一个不可考的游方僧道。”[14]在武术社会中,类似门派和拳种的起源、中兴阶段的问题比比皆是,莫衷一是,难以深究。如少林拳之于达摩、太极拳之于张三丰、形意拳之于岳飞、唐拳之于李元霸、孙膑拳之于孙膑、文圣拳之于孔子等,甚至于有习练猴拳者,问及其师承何人时,其曰大圣门,乃是孙悟空所传。

  • 因为,“对于民族文化、社会历史极为珍视的中国民众,常常怀着崇德报功的心理追念在文明开拓中的先祖。他们天真地将许多附丽着神奇色彩的创世英雄业绩作为真实的历史来传诵,并且把英雄当成某些行业的始祖而加以供奉”[15]。如商业、医馆、梨园、相声、木工等各行各业皆有自己的祖师爷,人们不会深究这些行业祖师爷身份的真伪。

  • 总体看来,武术的神化问题基本放弃了人类进化和文化进化的相互重叠、相互作用的观点,产生一种因神或人的自然突变的基因,以非凡的智力、体力创造出前人所不具备的技术体系——独具一格的武术拳种。这一文化创造思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诸多有迹可循的武术拳种案例中无法找到佐证。真实的案例应如杨氏太极拳杨露禅祖孙三代对陈氏太极拳的改造一般,是集体创造而非一人独创,其历史背景是“简化动作、柔和姿势、不纵不跳等降低难度以适应晚清京城贵族虚弱体质的需要。从而以舒展大方、动作柔和的特征有别于陈家拳。”[16] 武术的神秘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人们寻求理解、认识武术历史的问题。在哲学家王六二看来:“即使是所谓‘反科学’的巫术行为也可以从满足特定社会中人的需要而得到解释。”[17]

  • 3.2 条件反射的神秘性祛魅

  • 2012年,网络上爆红一段《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老师收徒仪式上推手》的视频。视频主角闫芳由此被网友戏谑为无知、作秀、伪科学的“最强太极推手”,由此也将太极拳神话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对闫芳关于推手只是门内人心理体验的解释丝毫不予理会。其他门人关注的是本派名誉的丧失,媒体关注的是对伪科学条件反射性的打假思维。通常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会淡忘另一种心理世界的感受,即以经验主义替代超验主义的存在。

  • 在武术功法中,其神奇、神秘、夸张的宣传很多,如踏雪无痕、一苇渡江、登萍渡水、一日千里、开碑裂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等词汇深深地烙印在习武者的内心之中。尽管稍加分析即可判断其不科学性,但是依然被作为武学修炼的信仰和终生技艺追逐的目标——艺无止境,即是为了激励后学不畏艰难而无限接近终极目标。依此而论,这种武术的神秘性既无可厚非,也无需当真。那些信仰在心理层面上,“它高悬一个伟大的生命理想——神,让人以神为榜样,去创造世界、完善世界。”[8]武术的神秘性最终给参与者以真实的稳定感和皈依感,而武侠文艺作品中描写的各类神功绝技,扭曲了武术的本来面目。有散打教练却以此为由痛斥金庸小说对武术发展的破坏,实则是没有找准批判的关键点而上演了关公战秦琼的戏码。

  • 4 梦与神话、神化辩证分析

  • 4.1 文化真实的武术神话

  • 在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看来:“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在张三丰夜梦真武大帝授拳的案例中,备受质疑的并非其梦境的真实与否,而是其次日杀敌百余人的超能力。康戈武认为:“一夜间,既梦得杀敌拳法,又具备“单丁杀敌百余”的体能和技能,很难让人相信。”[18]暂时抛却科学的理性视角来分析黄宗羲所载的梦与神话问题。坎贝尔认为:“在某些层次上,私人梦境和真正的神话题材会碰到一起,而且,有时候神话是梦的唯一解释。”[19]“夜梦元帝”的真实性是极有可能的,每一个潜心修武之人都会有各种类似的梦境,在黄宗羲所撰墓志铭中实际包含了:公开的神——真武大帝、私人之梦——张三丰两重内容,二者的结合是为了解释张三丰何以在超短时间内具有超能力。在此案例中,神话超越了思考,正如坎贝尔所言:“最好的事物是不能说的,因为它超越了所有的思考。”[20]

  • 周伟良认为:“夜梦玄帝授之拳法”的传闻故事,是基于文化学基本理论的创造,因为“口承故事的内容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因素”[21]。所以,以此说法作为判定张三丰是否为太极拳始祖缺乏严密的历史佐证。但是需要分析的是“为何梦中与真武大帝相遇?梦与武术文化传承、武术技能提升的关系?”。如周伟良认为“玄武本身的文化意蕴及明成祖声称‘靖难之役’中曾得到过‘北极真武玄帝’的帮助”“原来张三丰‘夜梦玄帝授之拳法’的故事背后负载着另一段历史隐情——是明成祖之‘靖难’得到真武玄帝佑助的故事衍化。”[20]笔者深以为然,对此分析才应是梦与武术神话研究的落脚点。因此,对此类案列的分析不能单纯地以封建迷信、荒诞不经视之,理应在站在当时历史、文化、政治的大背景下阐释其梦与神话背后的故事。

  • 4.2 虚假的武术神话现象

  • 于志均认为,太极拳由于成型晚于其他拳种,为了扩大影响不得已需要“寻找一位偶像,神化他,成为崇拜者”[21],并指出偶像需要的四个条件:传奇性、足够的众体支持、实质性内容和文化内涵。笔者并不认同于志均言中的“神化偶像”,黄宗羲所撰墓志铭中“夜梦元帝”之说更像是一种历史背景的隐喻,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态,虽非历史事实,但却反映了历史,而刻意的“神化偶像”则为造假的史实。换言之,没有社会心理背景的神话生产,注定只会昙花一现。

  • 上个世纪流行的“海灯法师”神话最终演化为一场官司闹剧而跌落神坛。“被媒体大肆炒作加以神化的海灯不仅武功高强,而且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功绝技;他不仅会武术,而且兼备武、医、佛、诗、德;除了念经礼佛,他还济危扶困,除暴安良,并痛击日寇,海灯头顶着层层神秘的光环,成了红极一时的公众人物和受众崇拜的英雄。”[22]对此,马廉祯也曾撰文指出:“‘九天玄女传轩辕黄帝,轩辕黄帝传尼姑’现象再度随处可见”[23]。显而易见,这种人造的偶像绝非武术所需要的神话。岳永逸在申遗现象的研究中指出“‘非遗’申报在叙述起源时,大体上会尊崇某种神圣叙事的原则。这又有三个维度:一是要将原本传说中的人物,尤其是创始人坐实,并考据出其生平,撰写其家世与家谱;二是渲染创始者的功绩、伟力,将其虚化,进而神化;三是强调与上层文化,尤其是宫廷文化、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之间的关联,有时难免将大历史叙事中被定格为负面形象的历史人物反转成为眼光独到并具有前瞻意识的文化保护先驱。”[24]武术拳种申遗中也有类似现象。2014年7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在这份名单中,福建邵武申报的“张三丰太极拳”赫然在列。因“张三丰身世缥缈,攀仙附道,无人知其所终”,邵武的申报被部分网友戏称为神仙申遗。最终,因其史料证据不足而未被审核通过。

  • 5 结语

  • 武术的科学化并非是传统武术神秘性消失的借口,如斯特劳斯所指出的:“他们分别从对立的两端来研究物理世界:一端是高度具体的,另一端是高度抽象的。”[25]郭于华同样认为:“若追求清晰的、实证的结果,便会导致科学的思维,因而一旦达到清晰,信仰的幕幛也就要被拆穿了。”[10]一定程度上,武术中的神化、神话现象等同于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微缩景观。而对武术神秘性的祛魅,应当辨识故作神秘、无事生非之类的虚假神话事件。在格尔茨看来,“人类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于文化的积累,依赖于习俗的缓慢增长。”[11]诚如斯言,作为流传下来的武术神化、神话问题,理应秉承一种文化的态度,这是人们阐释武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剥离传统武术、门户的文化外表[26],使其成为“科学”的武术,那么武术也将无异于西方拳击等格斗技术。

  • 参考文献

    • [1] 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25-143.

    • [2] 王校中,谭广鑫.传统武术的神秘性在武术史与武术文化研究中的定位[J].中华武术:研究,2013,2(4):86.

    • [3] 朱峰.少林心意把功法体系概略[J].中华武术,2016(3):74.

    • [4] 万籁声.武术汇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44-185.

    • [5] 林伯原.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J].体育文史,1996(3):14.

    • [6] 张大为.武林掌故[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36-39.

    • [7] 张大为.武林丛谈[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188-216.

    • [8] 吴阳林.《老子》哲学神秘主义探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4.

    • [9] Edelman M.Politics as Symbolic Action[M].Chicago:Markham,1971:83.

    • [10] 郭于华.死的困惑与生的执着: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79.

    • [11]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38-59.

    • [12] 王友唐.宁波内家拳之旅——团长札记[J].中华武术,2016(3):21.

    • [13] 程大力.论层累的少林武术偶像体系[J].体育学刊,2013,20(6):16.

    • [14] 温力.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60.

    • [15] 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46.

    • [16] 侯胜川.当代武术文化生产的转向与现实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2):39.

    • [17] 王六二.近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J].世界宗教研究,2001(3):132.

    • [18] 康戈武.脚踏实地面向发展(1)——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华武术,2007(8):8.

    • [19] 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M].朱侃如,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2-69.

    • [20] 周伟良.武当武术的历史梳理——道教影响下的一个文化案例[J].学术界,2013(10):200-201.

    • [21] 于志均.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10.

    • [22] 张卓.关于“海灯神话”的大众传播模式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3.

    • [23] 马廉祯.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与竞技武术的得失[J].体育学刊,2012,19(3):119.

    • [24] 岳永逸.“非遗”的雾霾[J].读书,2016(3):34.

    • [25]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7.

    • [26] 侯胜川,周红妹.批判与辩护:武术门户概念的辨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6):73.

  • 参考文献

    • [1] 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25-143.

    • [2] 王校中,谭广鑫.传统武术的神秘性在武术史与武术文化研究中的定位[J].中华武术:研究,2013,2(4):86.

    • [3] 朱峰.少林心意把功法体系概略[J].中华武术,2016(3):74.

    • [4] 万籁声.武术汇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44-185.

    • [5] 林伯原.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J].体育文史,1996(3):14.

    • [6] 张大为.武林掌故[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36-39.

    • [7] 张大为.武林丛谈[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188-216.

    • [8] 吴阳林.《老子》哲学神秘主义探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4.

    • [9] Edelman M.Politics as Symbolic Action[M].Chicago:Markham,1971:83.

    • [10] 郭于华.死的困惑与生的执着: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79.

    • [11]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38-59.

    • [12] 王友唐.宁波内家拳之旅——团长札记[J].中华武术,2016(3):21.

    • [13] 程大力.论层累的少林武术偶像体系[J].体育学刊,2013,20(6):16.

    • [14] 温力.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60.

    • [15] 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46.

    • [16] 侯胜川.当代武术文化生产的转向与现实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2):39.

    • [17] 王六二.近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J].世界宗教研究,2001(3):132.

    • [18] 康戈武.脚踏实地面向发展(1)——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华武术,2007(8):8.

    • [19] 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M].朱侃如,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2-69.

    • [20] 周伟良.武当武术的历史梳理——道教影响下的一个文化案例[J].学术界,2013(10):200-201.

    • [21] 于志均.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10.

    • [22] 张卓.关于“海灯神话”的大众传播模式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3.

    • [23] 马廉祯.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与竞技武术的得失[J].体育学刊,2012,19(3):119.

    • [24] 岳永逸.“非遗”的雾霾[J].读书,2016(3):34.

    • [25]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7.

    • [26] 侯胜川,周红妹.批判与辩护:武术门户概念的辨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6):73.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