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孙铭(1993—),男,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通讯作者:

曾吉(1968—),男,湖北洪湖人,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8)06-0051-05

参考文献 1
2018年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报考指南[EB/OL].(2018-01-17)[2018-05-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7/10/15340640_722610244.shtml.
参考文献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Z].教体艺[2005]3号,2005-04-18.
参考文献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体艺[2017]6号,2017-07-03.
参考文献 4
刘延东出席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EB/OL].(2017-09-04)[2018-05-0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7-09/04/content_5222623.htm.
参考文献 5
刘延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J].中国校外教育,2018(7):2.
参考文献 6
黄世光,王守力.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2(4):90.
参考文献 7
马兆明.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转轨改制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1):99.
参考文献 8
贾玲,王庆斌.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5):116.
参考文献 9
何强,熊晓正.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53
目录contents

    摘要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体教结合”的重要一环,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和建设健康中国等都发挥着重要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对现阶段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入手,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问题进行思考。认为,现阶段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受重视程度显著提高、性质功能更为多元,这是其发展的重要机遇;但内部管理困难、“学训矛盾”依然存在、优秀教练员难以引进、运动队间发展不平衡、竞赛体系不成熟等问题亟待解决。指出,要加强内部管理,统一发展目标;创新学习方式,解决“学训矛盾”;培养优秀教练员,提高实践水平;控制发展规模,凸显优势项目;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竞赛体系。旨在推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

    Abstract

    High-level sport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ports and Education Combin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building healthy China. Using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starting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evant policy at this stage, the author mak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v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sport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high-level sports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learer, it draws more attention, and its nature and functions are more diversified. All these thus form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its development. But problems, such as internal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earning and training”, difficulties to introduce excellent coaches,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each team, and the immature competition system,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Several measures are then pointed out,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unifying development goals, innovating learning methods and solving“contradictions between learning and training”, training excellent coaches and improving practice level,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scale and highlighting superior sports; learning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improving competition system. It aim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sport team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

  • 长期以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体教结合”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1987年首次成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历经30余年,其规模和项目数量都显著增长。据最新资料显示,2018年有资格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量已达275所,涵盖了28个项目[1]。然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速度掩饰不了其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内部管理困难、“学训矛盾”长期存在等依然制约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现阶段政策、文件的解读,展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前景,重点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困境,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 1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机遇

  • 1.1 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 在过去30年的发展建设中,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一直强调“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做贡献。”[2]2017年7月3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目标为“引领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任务,充分展示我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3]该目标与以往相比,定位更准确,可操作性更强,进一步明确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让学生在校园里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改变了过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独立于高校建设而存在的情况,让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1.2 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 在过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直面临着不受重视、投入有限的尴尬境地,甚至有的高校虽然建有高水平运动队,但是硬软件的投入无法满足建设要求,导致校内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缓慢且被边缘化。2017年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4]2018年3月15日,刘延东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报告中提出,强化体育教育,努力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以教育强国的新成就支撑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5]。可见,国家层面对体育教育工作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必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事实上,这种重视已经落实到《实施意见》之中,《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高校每年要根据建设需求设立不少于每名运动员3万元的高水平运动队专项经费,满足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培训、奖励、管理等方面(不含场地新建、改造、设备器材添置、维修等费用)的需要,并且专项经费要随学校教育经费的增长适当增加比例[3],为缓解高水平运动队经费紧张提供了政策支撑。我们相信,其他配套发展措施也将陆续出台实施。

  • 1.3 功能更为多元

  • 以往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功能是代表高校对外参加比赛,久而久之,高水平运动队逐渐脱离校园环境,高水平运动队的队员难以真正融入校园生活。随着2015年“足球改革”国家战略的提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引领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功能日益显现,高水平运动队不再是独立于校园生活之外的组织,其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更成为引领广大学生共同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功能又有了新扩展——运动队成为广大在校生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在积极参加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项目依然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功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水平,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引进来,走出去”的机遇。部分运动队的弱项,如击剑,便可以引进欧洲各国的先进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同时我们的强项也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在进一步强化项目优势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 2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挑战

  • 2.1 内部管理困难

  • 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很难招收各类竞技项目的顶尖人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集中了三类竞技运动人群:第一类是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当“跳板”进入高校深造的普通学生,这一类人群的特点是竞技体育成绩提升潜力不足,难以在竞技体育上面获得高水平的成就,一般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下的比赛,获得奖项分量不足;第二类是专业队在役运动员,这一类人群的特点是注重运动项目训练,代表学校参加较高规格的比赛能够获得较为优秀的成绩,但因为长期注重运动项目的训练,文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文化课程学习滞后;第三类人群是从专业运动队或者俱乐部退役的运动员,这一类人群的特点是竞技项目基本功扎实,大赛经验足,能代表学校参加较高规格的运动比赛,获得的奖项分量较重,加上自身退役运动员的身份,学习时间较为充裕,但是先前长期脱离校园生活,对于学校和运动队的管理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且视在校学习为“镀金”,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淡漠,积极性不高[6]。由于运动队人员构成复杂,导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困难。

  • 2.2 “学训矛盾”依然存在

  • 长期以来,“学训矛盾”的最大原因在于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对运动队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各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运动员在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竞赛上出现冲突时,学校往往缺乏合理的协调机制,而是简单地让运动员牺牲文化课学习,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训练和比赛,虽然竞技成绩上去了,但是运动员们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提高,且会导致运动队、院系、文化课教师、学生个人等的一系列矛盾,长此以往,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7]。一些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通过“保研”和奖学金的方式来留住高水平的运动员,甚至不惜占据其他专业学生的保研名额,实际上,“保研”的运动员们在研究生阶段,仍然极少参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这些运动员研究生毕业后,文化素质依旧未能够有效提升,成为了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利益博弈的“牺牲品”。

  • 《实施意见》发布之后,就“学训矛盾”问题提出了诸如“把运动员在运动队的考核,包括参加训练的学时和表现、比赛成绩和突出贡献等情况另设为必修课进行管理,并计算必修学分纳入总学分”等解决对策,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即这种学分换算是否合理?认为比赛成绩能够代替学习成绩,高校“育人”的目标是否会出现偏差?这种做法,依然没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高水平运动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 2.3 优秀教练员难以引进

  •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管理,通过引进、聘用等多种形式,提升教练员的水平[3]。然而要真正落实这些要求,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例如经费问题。许多高校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关注不够,加上学校本身经费紧张,很难顾及优秀教练员的引入问题[8]。即便引进优秀教练,所给出的条件也没有专业体育俱乐部的条件优厚,对教练员的吸引力不大;此外,优秀教练员在高校还面临着一个“身份危机”,体育部门中,教练员的职称晋升与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息息相关,而高校却关注科研成果和教学业绩,这就导致优秀教练员难以适应高校的晋升模式,高校在优秀教练员建设方面面临重重困难。

  • 2.4 运动队间发展不平衡

  • 高水平运动队在发展过程中曾尝试过各种办队形式,如“一条龙”模式、合作模式等等[9],但执行情况却不如人意。整体来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一直被“急功近利”思想困扰,大家普遍认为“教得好”不如“招的好”,高水平运动队想要出成绩,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招收退役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以上的学生,这样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演变成了“军备竞赛”,必然引发“马太效应”,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难以平衡,一些名气大、经费足的高校垄断了最优质的生源,而普通高校沦为“陪衬”,这无疑不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

  • 现阶段应清晰地认识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仍处于一个非常不平衡的阶段,一些重视高水平运动队的重点高校,运动队资金充足,发展前景光明。而其他资金有限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缓慢。就现阶段而言,275所有资格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这一规模过大,必然难以兼顾,有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每年仅能参加一次省级比赛,长此以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任务,充分展示我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的新目标难以达成。

  • 2.5 竞赛体系不成熟

  •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水平运动队要引领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发展,而现今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赛运行还不成熟,面临着赛事经费不足、人力资源匮乏、品牌建设落后等问题,难以发挥“引领”作用,高水平运动队联赛水平不高、关注度不够的问题早已为人所知,与先进的国外高水平运动队赛事运作相比,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美国的NCAA赛事非常精彩,在美国的体育竞赛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NCAA的总决赛关注度之高,丝毫不亚于美国的其他职业体育赛事,而我国的CUBA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一套成熟的竞赛体系,能够让运动项目整体走向繁荣;反之,只能让运动项目失去发展动力,成为一潭死水。

  • 3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对策

  • 3.1 加强内部管理,统一发展目标

  •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构成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运动员的想法和目的也不同,为了保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内部管理问题。高水平运动队可通过网站、招生简章等渠道,向社会宣传自己的发展目标、任务、管理等内容;在学生入学前,与之签协议,约定运动队和队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队员服从运动队的统一管理,若不服从,须接受相应处罚,从而有利于学生清楚自身的责任,在日常训练中专心训练,在遇到各种矛盾和影响时主动解决。学校进一步理顺高水平运动队和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之间的关系,让高水平运动队的队员信息能够为各方所知晓、掌握,杜绝因为信息不通畅而导致的管理漏洞。

  • 3.2 创新学习方式,解决“学训矛盾”

  • 高水平运动队的队员的首要身份是全日制大学生,高校的首要任务则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学校要保证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到,运动队的训练比赛只是学生培养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更不能将运动队简单视为学校完成竞赛任务的工具。高水平运动队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专业,必须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考核,使之成为“专业人才”。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长期在外训练的现状难以改变,为此,必须改变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等,让运动员利用各种空余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降低学习成本,提升学习效率,有效提升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 3.3 培养优秀教练员,提高实践水平

  • 高校要正视自身在引进优秀教练员方面的不足,转变思路,变“引进”为“培养”。高校可引导校内一些拥有较高学历、良好项目基础和一定运动经历的教师向高水平教练员的方向发展,在职称评定、聘用和考核方面,可用执教水平代替科研要求,让一些有志于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优秀教师发挥自身特长,还能有效降低教练员队伍建设成本,可谓一举两得。高校教师担任教练员,普遍有着理论知识牢固,但是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所以在其转向过程中,要着重补足实践短板。可以加强和省级以上运动队的合作,通过委派优秀教练员观摩学习、担任助理教练等方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 3.4 控制发展规模,凸显优势项目

  • 要本着“少而精”的思路和原则,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布局和建设进行规划。首先,要保证现阶段275所的规模不再增加;第二,依据各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实际情况,设定阶段性发展目标,作为考核依据,未能达标者,则停止其继续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第三,学校要重视运动队的资金投入,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在项目设立方面既量力而行,又凸显特色和优势,加速“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建设。

  • 3.5 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竞赛体系

  • 高水平运动队难以形成一套成熟的竞赛体系,是理念、管理、宣传和赛事运作等各方面整体落后的结果,国外的经验可资借鉴。以CUBA为例,可借鉴美国NCAA篮球联赛的理念和做法,如赛制安排、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体系、收入回馈学校、准确定位消费群体等,不断提升联赛的商业价值,进一步密切与职业篮球俱乐部之间的联系。然而外来经验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适应性,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创新,建立体现我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竞赛体系,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更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其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 参考文献

    • [1] 2018年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报考指南[EB/OL].(2018-01-17)[2018-05-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7/10/15340640_722610244.shtml.

    •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Z].教体艺[2005]3号,2005-04-18.

    •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体艺[2017]6号,2017-07-03.

    • [4] 刘延东出席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EB/OL].(2017-09-04)[2018-05-0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7-09/04/content_5222623.htm.

    • [5] 刘延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J].中国校外教育,2018(7):2.

    • [6] 黄世光,王守力.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2(4):90.

    • [7] 马兆明.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转轨改制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1):99.

    • [8] 贾玲,王庆斌.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5):116.

    • [9] 何强,熊晓正.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53

  • 参考文献

    • [1] 2018年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报考指南[EB/OL].(2018-01-17)[2018-05-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7/10/15340640_722610244.shtml.

    •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Z].教体艺[2005]3号,2005-04-18.

    •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体艺[2017]6号,2017-07-03.

    • [4] 刘延东出席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EB/OL].(2017-09-04)[2018-05-0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7-09/04/content_5222623.htm.

    • [5] 刘延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J].中国校外教育,2018(7):2.

    • [6] 黄世光,王守力.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2(4):90.

    • [7] 马兆明.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转轨改制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1):99.

    • [8] 贾玲,王庆斌.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5):116.

    • [9] 何强,熊晓正.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53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