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路云亭(l967—),男,山西长治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传播。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9)03-0001-08

参考文献 1
李敖.丑陋的男女[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
参考文献 2
毛毛.读懂男人的女人最幸福[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27-128.
参考文献 3
谭飞.傲娇与浮躁:影视圈知道分子随笔[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65.
参考文献 4
罗瑜权.不一样的天空[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191.
参考文献 5
许基仁.平民运动项目的魅力[J].瞭望新闻周刊,1998(23):23.
参考文献 6
陈益鹏.激情岁月[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121.
参考文献 7
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6.
参考文献 8
刘孝存.男人与足球[M]//张健,刘孝存.谁提足球我跟谁急.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79.
参考文献 9
沈宏非.笑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57.
参考文献 10
易允武.雨打芭蕉:易允武自选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437-438.
参考文献 11
《天下足球》.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125.
参考文献 12
赵鑫珊,周玉明.非常寓言——野生动物看人类[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151.
参考文献 13
丰国需.江南猫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115.
参考文献 14
温远辉.文字的灵光[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6:18-20.
参考文献 15
王旭峰.香草爱情[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290.
参考文献 16
刘晓晖.有智慧的女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75.
参考文献 17
王士宇.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149.
参考文献 18
张斌宁.阅读的快感[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01-202.
参考文献 19
李师江.畜生级男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251.
参考文献 20
京特A.皮尔茨.影响体育狂热行为的社会因素:关于德国足球迷行径的问题[J].李卫东,译.体育文史,1999(4):51.
参考文献 21
大卫·希尔弗曼.如何做质性研究[M].李雪,张劼颖,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9.
参考文献 22
乔治·维加莱洛.人体美丽史:文艺复兴—二十世纪[M].关虹,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230.
参考文献 23
张柠.2005文化中国[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6:83-84.
参考文献 24
周翼南.从东方到西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261.
参考文献 25
王庆路.足球金典——做一个资格球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62-363.
参考文献 26
尹波.别跟女人一般见识[M]//尹波.时报十年.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17.
参考文献 27
力波.午夜冰融:柔软或坚硬[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139.
目录contents

    摘要

    足球的本质未必是一种完全的对抗,足球还有潜在的柔性空间。足球的场域折射出一种妥协性,它旨在弱化自然社会中男性间的激烈竞争态势,并将其转移为一种合作性元素。足球并非竞技世界中最为凸显男子汉精神的项目,其所蕴含的崇尚中性化的动能植根于一种更为普泛的择偶理念,足球为此输出了更为中性化的性别值。足球不仅能将男人之间的排他性发挥到极致,也保留下了人道主义主旨下所有的优美性、自然性与淳朴性。足球是一种面对绝境的男性话语的解释之道,它将以男性为主体的观众群体强力地凝聚在一起,足球的乌托邦意义一直体现在这里。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football is not necessarily a complete confrontation and the football has potential flexibility. The field of football reflects a kind of compromise which aims at weaken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men in natural society and transfers it to a cooperative element. Football is not the most masculine sport in the competitive world. Its neutral gender concept is rooted in a more general concept of spouse selection for which football outputs a more neutral gender value. Football can not only enable exclusiveness between men to the maximum but also retain all the gracefulness, naturalness and simplicity under the humanitarian theme.Football is a way of explaining the male discourse in desperation and it brings together the male-dominated audience. The Utopian significance of football has always been embodied here.

  • 现代足球是伴随着现代媒体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体育项目,因此,如果将足球置于纯粹的体育项目的行列,很可能会遮蔽掉其诸多内涵。足球的确有超越其他体育项目的诸多特质,其中包含了足球观众的独特行为规范、心理镜像、思维方式、信仰形态等元素。质言之,足球观众可以构成一种足球观众学,其他体育项目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其中的主体性缘由便在于足球自身的复杂性、多维性与丰富性。不少人会混淆足球观众、球迷、足球流氓等概念,三者有差异也有不少相同点。很多人看到了球迷群体的负面镜像,但是,球迷和足球本身一样,充满了多义性,其正面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负面意义。

  • 1 足球构建出一种男性世界的妥协性场域

  • 研究足球观众的学者几乎都会看到其中的暴力元素,于是不少人就此推断,球迷群体行为的热暴力和语言的冷暴力构成了足球观众的本性。其实,那仅仅是足球观众群体所呈现的一种外在现象,足球观众的本性别有洞天,它是男性之间的一种高度温馨化的妥协策略。足球的主体是观众,而非球员,球员只是观众丰富多彩思想中的镜像类、想象类与物化类的悬挂物,因此,在观众本位的立场上看,足球的本体在于和解,而非冲突。

  • 足球的原始价值和竞技体育的原始价值一样,都是一种男性竞争的产物,其植根于男权中心的真实性并不存在多大疑问。在多元性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完全有理由将足球看作是男性的私语或男人的隐私。李敖曾经讲述过一段故事:“女人之中迷球者毕竟还是不多,于是,她就挤进男球迷之中,与男球迷对比赛说长道短,什么战术、换人等等。但是一个男球迷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你的看球水平只是一年级。还有个男球迷说,他看到女球迷写文章大谈足球与人生的意义,只觉得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1]可见,男性球迷很容易认为,女球迷过度闯进足球世界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男人和女人共同构建出人类社会这座结构精密、内涵深微的大厦,但是男性和女性却是两种质性有异的同类,两者的生理指标与心理档位都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如此镜像在体育领域更是呈现出极端的对立形态,它促使人类两性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效应。

  • 仅仅在足球观众学的领域内便可以找到有关两性间差异的诸多话题。女性是否应该介入以男性为主导的足球场域,一直是见仁见智。其中不少人认为女性介入足球不仅可以接受,还有其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研究人类情感的学者认为:“多数男人总会把足球运动当作一项性感运动,并可完全通过视觉和周边的氛围获得一种紧张、刺激、发泄与满足。如果这时,有女人的声音参与进来,这种性感就更加完美了。”[2]然而,经典形态的球场气氛是无法接受女性元素的,原因并不复杂。足球既然是男性的隐私,足球的场域就如同男性的“闺房”,既然女性的闺房可以拒绝任何男性进入,男性的“闺房”也应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人进入男性主导的足球世界很可能给男性带来一种不安全感,类似的情况在足球的电视与网络解说领域也存在。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男女平权的思想十分普及,世界各国的主流新闻节目几乎不存在单一性别的传播模式,即便是一些综艺类节目也较少出现单一性别传播现象。但是,在足球媒介的世界,男性主导的情况极为普遍。很少看到女性参与足球竞赛的报道、传播、评述工作。于是,一种现象赫然出现,一旦某个足球赛事节目中出现了女性,立即会遭到绝大多数观众的质疑。女性主持人给足球节目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中不乏非正面性的元素。

  • 包括央视在内的诸多足球节目中一度出现过女性主持人的身影,但成功者寥寥,身处其位的女性主持人略显尴尬。且以王梁为例。不少喜欢观看男女双出双入情节电视剧的观众认为王梁的出现是可以接受的,此类观众大体属于浅度足球喜爱者,其重点在观看男女故事,而非足球本体。但是,王梁在央视足球类节目中的出场只能给深度喜爱足球的观众带来更为惊诧的感受,而不会为其带来更精粹的足球解读。谭飞试图解读王梁与世界杯足球赛事的关系:“据说王梁微博收到的留言里有许多是对她不大懂球的不快。这里面以男球迷居多······欧洲杯、世界杯似乎从来都不该是女人的阵地,突然有了一个女人,一到深更半夜就长发披肩坐在那儿,这会引发一些骚动。”[3]正是在如此语境中,足球的排异性内质一直在发生作用,足球由此而逐渐成为一种绝对性的男性话语体系。很多足球观众谈起足球,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联想到男人。“男人看世界杯,把自己内心的很多东西投射到那一场场让人热血沸腾的比赛里,尤其是当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并获胜时,那是具有非常明显的替代作用的宣泄。”[4]足球究竟能否跨越性别藩篱?仍可存疑,但是,足球也可以成为一种大众共享之物,其中应当包括女性的身影。在一种宽容的语境中,足球只是一种竞技现象,或锻炼身体之道,而观赏者赋予了它诸多附加值,人所共知的现代性便是其中的一种,而现代性是绝对认同男女平等的,这便是诸多人士认为女性可以参与到足球世界中的理由。但足球未必接受女性之介入,这种事件本身未必违背了现代性,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 足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其一直隐含有大量的现代性元素,如果人人都懂得尊重多元化的必然性价值,也变相地等同于尊重任何新生事物。现代性包容了女性主义,并不意味着诸如足球之类的高强度竞技体育也高度宽容女性的介入。尊重普通人的自然话语表达权一直是现代社会的标志,而这种自然表达的权益中就包括了阻止女性深度介入足球竞技世界的元素,但未必包括阻止女性以婚媾模式深度介入足球世界。质言之,女性参与到足球世界未必违背足球伦理,却有可能背离了足球的本质。

  • 足球向来如此,足球世界中的任何一种分支现象都会出现见仁见智之迹。足球的丰富性、多元性与复杂性也正体现在此。足球是否最具男子汉气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应。早在20世纪末,美国人就表现出对足球男子汉气质的质疑。许基仁曾在文章中对此议题展开回顾:“美国资深专栏作家威廉姆·F里德曾写过一篇让最喜欢足球的人也不得不佩服的专栏文章《足球不关的我的事》。文章有一大段大意是:在美国,什么样的青少年玩足球呢?你好好看看就会明白,他们多半是家在郊区的白人孩子。他们不够高大,所以不能打篮球;他们不够强壮,所以不能打橄榄球;他们反应不够快,所以没法打棒球;他们脑袋不够机灵,所以玩其他运动也不够好。因此,他们只好踢足球。里德说,哪怕看小草生长,也要比看踢足球有趣。”[5]这里充斥着一种美国式的独特语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美国式的强直观念或刻板印象。其实,竞技体育是人类唯一保存了纯正的进化论原则的文化形态,其中一直有大量的极端性元素存在,这种元素鼓励自然进化的法则,反对人伦主义的原则,体育在中国遭到儒家伦理的反对就是明证,但是,体育很快就获得了现代社会的理解。人们认为那是游戏,很少人对体育的极端性感到惊讶。其实,任何极端性理念都带有连锁性、传染性与互动性。多元的极端性还会组合成新的均衡。就在个别美国人冷漠、揶揄、调侃、嘲笑足球的同时,代表欧洲人、非洲人、亚太人的体育美学观念的人士也会做出回应。其实,篮球是室内项目,一直存在过度拥挤、性别模糊之局限性。高密度的投篮使得投篮的价值大减,投篮变成了一种失去珍稀性的过场性行为。美式橄榄球披盔戴甲,无以体现人体真实的形貌之美,还有一些做戏的味道,颇有装模作样的戏仿之嫌。棒球的联动性很差,经常出现非均衡性的场面,一人忙乱无度,其余人袖手旁观,棒球的整体竞赛氛围沉闷无比,足以使其成为催眠曲。只有足球可以体现速度、力量、协作、优雅之美,足球由此而成为人类挚爱。当然,谈论体育运动项目优劣是一件永无休止的悬案。如果从世界体育的发展势头上看,足球仍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运动,在此意义上看,足球或许也是一种最具男性价值观的运动。

  • 竞技体育皆服从进化论原理。仅仅从进化论的层面上看,雄斗雌择一直在扬喻一种简单而强直的道理,至少在现阶段,所有有关领地、食物、交媾的权力都属于男性世界。当代诸多学人、作家在谈及足球的性别属性时无不认可其高度的男性化价值。陈益鹏对足球的理解简单而质朴:“足球,是男人们的世界,好像又不全是,但足球最能显示男儿本色却是毫无疑问······如今,人们远离了战争,男人们骨子里的强悍没处展示,只好借助于足球了。这是我对男人足球的理解。”[6]宋杰在阐释视听艺术时也认为:“男人与足球相接产生强壮的意义;女人与水相连构成温柔的所指。”[7]这里便将男人和强壮感联系在一起,借以展示出足球的刚性价值。作家刘孝存也对足球有所感悟:“到目前为止,绿茵场上成名的英雄还只是须发男人。即使有热爱和偶像崇拜,我们欣赏的也是那些只属于男人的勇猛、力量、灵巧、智谋和风度。”[8]刘孝存高度认可了足球多元的男性价值,而非将其看作是一种单一性的价值。人们在谈论诸如足球之类的大型体育项目时总喜欢将其和男性品格或男性精神联系在一起。专栏作家沈宏非对足球男子内质的阐释充满了绝对性:“足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男性化运动,所谓的男性化,不仅仅是指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这些人的教练,以及这项运动的经营者,更包括了这项运动的观众。”[9]这便触及足球观众的男性主体地位问题。

  • 2 足球为观众提供柔性化精神服务元素

  • 对足球的男性学意义界定并非孤例,它极有可能是一种出现在诸多人士心目中的普泛性观念。作家易允武对此作过解读:“足球是男子汉崇拜的地球,它和地球是孪生兄弟。没有足球,地球将黯然失色。足球统治所有的男人,包括总统和小偷。没有足球,世界将出现可怕的寂寞与荒谬;但是,有了足球,世界又卷入令人战栗的喜悦与不安之中。足球有情又无情,疯狂又可爱。”[10]易允武对足球的解读带有很强的针对性。类似的解读还有很多。“在橄榄球界,有这样一句针对足球的戏谑之言——足球是一项女孩的运动。但如果你真正看过约翰·特里踢球,你就会明白,他的足球很有男人味,足球本身也在成就男人。”[11]如此的释读旨在证明特里的男子气质,而这种气质或许并非来自其外貌,而是源于一种充满献身精神的细节。“英格兰球迷同样不会忘记,2010年南非世界杯小组赛迎战斯洛文尼亚,在眼看无法阻挡皮球飞向球门的时刻,特里就像丢沙包一样,横身将自己的身体丢了出去,试图用血肉之躯阻挡皮球飞行的路线。尽管未能成功拦截,但全世界球迷都被他这壮士断腕般的豪迈所征服,这也成就了他职业生涯最为经典的瞬间。不过,特里对此却轻描淡写地回应道:‘换作其他人,他们也会像我一样。这只是我身体的本能。’”[11]由此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中国足球观众都认为足球是一种男性话语,其实,持此见解者也包括足球的原生性国家的各界人士。赵鑫珊、周玉明曾解读过足球的男性价值:“足球身上有种神性。英国男人的内心有个‘足球情结’,一种类似于宗教崇拜的‘足球宗教狂’。”[12]这里需要阐明,如果脱离了宗教性,足球就会显得极端原始而蛮野,足球的内在价值也几乎损失殆尽。中国大连曾经有一位男性球迷因心脏病去世,但他在生前刚好买了两张球票,他还曾希望妻子陪他去看那场球赛。随后的故事更为感人,这位妻子戴着他丈夫的球帽看了那场比赛。“那女球迷走了几步,又转身回来,把丈夫的那顶红色球迷帽放回到刚才的空位子上,又从头上拿下那顶蓝色球迷帽,放到刚才自己坐的位子上,嘴里轻轻地说:‘我陪你在这儿多坐一会儿吧······’说完,抹着眼泪,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离开了体育馆。”[13]很多人认为任何人都应当有更为伟大的理想,或从事一种伟大的事业,很少人认为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是一种伟大的理想或事业,甚至还会有很多人认为那样的人未必可以算作正常人。事实的确如此,在儒家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几乎没有人将足球当做是一种信仰,也极少有人认为足球是一种宗教。中国一度有一种漠视任何游戏形态的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体系内,长年累月地观看、欣赏、迷恋足球比赛之行为会变成一种背离道德律的生活选择,但是真正的球迷不这样认为,真正的球迷一定是脱离了其他主流宗教或信仰体系的人。在他们的心目中,足球就是宗教或者信仰,其余的任何价值观都无法替代足球的宗教功能。

  • 当人们认可了足球的绝对性的男性价值之后,尚需对其作出更为精密的分析。这里仍需指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量,足球的确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男性话语,或者说足球缔造出一种男人的私密空间。“男人谈起足球,认识不认识,立刻就自发地围成个圈子,感觉上像铁桶、像城堡——多嘴的好事的娘们别想挤进来!”[14]足球是否需要女性介入?也几乎成为一种独立性的选题。其实,足球是一种充满普世性意志的男性性别选择对象。在此语境中,足球变成了一种充斥者善与恶的混合体。然而,初次接触足球的人并不涉及善与恶之类的问题。其实,在善与恶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绝对的元素,善与恶在很多场域中都是一件事物的两面。足球自身的善恶元素只能表明其内在的均衡性,而无以阐明其他任何附加的外在理念。

  • 人们观看足球,或许是为了排解恶的情绪,却意外地制造出全新的恶,如球场的热暴力与冷暴力。即便退回到足球的原始状态也是如此。初涉足球领地者看到的球赛可能是一场华丽的盛宴,其中不乏美好的东西。他们很容易被足球的外在炫目感吸引,并迅速成为足球经典要义的追随者。其实,足球的初级意义可能仅仅是一种炫技,是最为寻常的男孩子们的自我表演,其中很难看到所谓的明确的善性力量,人们为这种炫技所吸引,或许仅仅是因为它有极为寻常化、平淡化、中庸化的品质。任何一种炫技现象都会有令人感到审美疲劳的时间节点,而真正的球迷却很少半途而废、移情别恋。恰相反,热爱足球的人几乎终生都在捍卫足球至上的理念。由此可以看到,足球除却炫技之外还有更多的内涵,而这种内涵早已超越了基本的善与恶之类的简单元素,足球的宗教性也大体体现在对善恶两体的全然承载层面。

  • 足球还有一种跃出善恶两体纠结的能量。事实也是如此,足球最为迷人的地方正是一种超然的感性或性感之态,这便是足球超越其他体育项目的地方。足球的男性话语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公认,于是,一种有关男性本质的话题便赫然出现。女作家王旭峰在《香草爱情》中曾经解读过足球人的男子汉气质问题,“电视上的男人们,讨论起球队和球星们,那是一副什么样的运筹帷幄,决策于方寸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踌躇的神情啊。曾经有一部戏叫《寻找男子汉》,那是因为当时足球还没那么热,要是现在就好办了,男子汉你只管到球迷中去找吧。”[15]女作家的见解虽然带有自然选择的立场,但也因此更有裁决是非的决绝之力。当然,坊间出现的有关男子汉的概念、精神、范本等元素其实有其复杂性,踢球者中的男子汉形象未必同一,即便有其相对的同一性,也仅仅大体符合某一种类型的女性的审美或择偶标准,却未必是一种普世形象。然而,女作家的言论也反证了人类有关对抗性主体竞争的合法性、合情性和合理性。由此不难看出,让女性来评价男性球迷的观球行为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其一,女性看到了所有男性的弱点;其二,女性为所有男性的绝对理性的价值观所感染。女性对足球观众群的评价充满了对立性与荒谬感,它只能彻底地肢解男性观球者的精神世界,而无法再建一种更为合理的男性秩序。

  •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男性间的主体关系是竞争与对抗,其中包括了父子之间的代沟之战、兄弟之间的阋墙之斗。西方社会一度有过司法决斗现象,这是在阐释或扬喻一种男人之间的非和谐关系,它揭示了男性群体间关系的绝然性本质。但是,男人之间还有超越竞争的因素,作为群居动物,人类男性群体还有一种结盟需求,结盟给男性世界带来的福利更为明显。人类社会中的男性群体在无法逃避更多强力竞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会为自己开辟出一种更为宏大而充满安全感的空间。作家刘晓晖曾这样阐释:“有女人说,足球场上的男人们最好看的莫过于进球后的狂喜,那种淋漓尽致的喜悦和男人间忘情的拥抱,只有在足球场上才能看到。”[16]足球的经典意义即体现于此。一些中国学者也意识到了足球的结盟效应,“铁杆球迷热衷于追随自己喜爱的球队,往往会建立自己的团队,无论球队到国内的不同地区乃至其他国家进行比赛,这些球迷都会身着整齐的球服、手举横幅或标语、赶到现场,在比赛中运用呐喊、吹喇叭、造人浪等方式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无论比赛结果胜负,他们都默默支持。他们还经常组织球迷活动,与自己崇拜的球员和教练交流。”[17]足球中最为柔和的一面体现在这里,足球超越了竞争的价值也在这里得以展示。

  • 足球是集体性竞技项目,其中的结盟内涵不仅始终如一,还揭示出足球文化中高度宽容、温馨、和谐甚至香艳的一面。足球的聚会性是其外在属性,张斌宁对足球与电视聚会功能有所阐释:“群体的行为也使得本来私密的快感情绪被无限放大,这也从另一层面上揭示了人们为什么要聚众看球的原因——即使是在电视机前,由此延伸而至的理论是,人们在日常叙事伦理化以外更加倾向于被注视的感觉,而在注视中完成的快感会被变本加厉地释放出来,而这种情形常常伴随着主体对自己身体的迷失。”[18]自由写作者李师江在其散文中讲述过足球的聚会作用:“就这样,四年一回的世界杯,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再次把不同国度、人种、民族和性别的人吸引到一个共同的看台······世界杯让男人变得伟大,从没见过他们做事情是如此投入地付出;世界杯让女人变得放纵,她们会争论谁是美男子,谁更性感。”[4]李师江还说:“后来我想大学里什么最有乐趣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足球。它给我们同学间增加了另一种交流,包括智力、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它所带来的趣味更是别的活动不可比拟的。”[19]足球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人类对于某种进化之初动作形态的多样性的想象层面。正因如此,足球的华美特质才得以呈现,而任何华丽的事物都有极大的内涵维度,其中包括了男性精神,也不乏阴柔之美,而更多的是两者的兼融之态。

  • 无可否认,足球的主体是男性,男性球迷观看足球所传达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私语性元素,其中不乏对炫技的向往。足球的至高价值在于它为男人提供了一种私语空间。不妨听听女作家们的意见:“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交,盖此人无深情。在各种各样的迷中,很少看到像球迷这样,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感情都会推向生命极致的人们——他们是一种必须用直尺去丈量热情的族类。”[15]李师江曾经在描述男女故事时使用到了足球元素。易允武对此也有新解:“她们抓到男人很多辫子,把柄之一就是男人瞒着女人用藏匿的私房钱去购买昂贵的足球门票,而对女人钟爱的耳环熟视无睹。女人十分讨厌男人深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去观看世界大赛的转播,她们狠狠地用脚踢打床板进行干扰。但抗议和警告往往徒劳,男人置若罔闻,照样为漂亮的射门欢呼,而且歇斯底里地拍打膀子和大腿,像个神经病。”[10]足球的美来自男性间的一种自由游戏。除却特殊境遇中的女性外,深度迷恋足球竞技的观众也同样以男性为主体。德国的京特A.皮尔茨曾经分析过这样的情况:“事实上,根据好斗的男性气质标准,我们可以得出群体间的斗殴是获得和维持社会地位的必要方式。”[20]足球有一种将男人群体原本未必平等的社会地位进行极端性平等化处置的功能,其中不乏狂欢、自由交流、合作分享等因素。温远辉对世界杯的解读即带有强烈的性别学元素,“世界杯的故事说不完,足球的好处说不够。顶起码的,世界杯像打气筒,把男人失去的豪气霸气恨气阔气全给打出来了,世界杯像润滑油,把男人之间上级下级亲里邻里关系全润滑了,男人们可以不分老幼尊卑,勾肩搭背,平等地高谈阔论、吵架、同声共气,紧密团结如一人,人人都是亲兄弟。”[14]足球中显示出来的平等性未必永恒,却恰好可以彰显出足球的乌托邦内质。足球及其派生出来的文化就是如此的烂漫。每逢诸如世界杯之类的大赛,观众宛如置身世外桃源一般,暂时忘却了世界的本真风貌。一种大型足球赛事不仅可以给生存压力巨大的男性观众带来了一种遗忘世界真实性、残酷性、无奈性的可能,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解放、自由、权力获得、领土攫取乃至虚拟性现场交媾的机遇。足球的延伸性价值十分动人,并带有从原始性到现代性的丰满的价值序列。

  • 3 足球世界中性别中和化的价值底力

  • 既然足球的男性化话语内质如此鲜明,那么,研究球迷文化的学者也自然而然会成为研究男性文化的人。英国学者大卫·希尔弗曼在评述社会学家斯迪芬的研究路径时曾说:“斯迪芬的研究路径建立在有关男子汉气概的理论基础上,这属于性别研究的一般性领域。具体来说,他的研究是有关球迷与男子汉气概的。他对于理解球迷的体验与其行为呈现方式(例如在媒体中)相对立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21]探索球迷文化就带有性别学的内涵。仅从竞技主体的外表上看,足球并非一种最能彰显男子汉气质的体育项目,职业冰球与橄榄球的男子汉精神都比足球更为突出。所谓的男子汉气质也有其相对性,它首先是一种女性视野下的评述语体。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一样,都有级别、类型、强度、纯度的差异,相比较而言,足球是最能满足大多数男性或女性心目中男子汉形象的竞技项目,其中的理由十分简单明了,人们惯常理解的极端性的男子汉气质的体育项目显然不完全符合足球的场域。完全热恋奥林匹克健美先生式男子汉形象的男性大多自身便缺乏男子汉气质,而喜欢此类男性的女人则多为体质过度衰弱的类型。任何一位身心健康的男性或女性都很难排斥略带中性化的男性或女性。当下的媒体仍旧有将南美球员比喻为“妖星”的传统,其中就蕴含有将经典男性女性化处理的元素。贝格汉姆的外形与气质也并非传统的大力士型英雄,而是另有寄托。“当选为2002年‘英国最优雅和最性感’男人的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代表了这些变化的极端形象,他身材修长、举止灵活、面部保养得很好,然而一切特征都与运动的粗野结合在一起。贝克汉姆代表新的‘大都市男人’,介于‘男子汉’和‘照镜子的美少年’之间;好些调查描写的这种男人仿佛移动了‘男子气概标准’,吸引了百分之四十的二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男人。”[22]谈论时尚文化的论著也论及贝格汉姆的中性化气质:“男性偶像正经历着审美角度的划时代变化,爆炸式肌肉块的偶像符号早已被英俊小生所颠覆。从贝克汉姆的搔首弄姿到胡兵英俊的笑、刘烨羞涩的笑、F4艳丽的笑,我们不禁感到应称呼他们为‘她们’,才符合‘秀色可餐’的内在特征······正如《独一无二的贝克汉姆:名人、男子汉和足球大师》的论文作者所揭示的:贝克汉姆将时尚、父性和同性恋融入了男性特征,但又忠实地保留了传统的男性阳刚气质。”[23]贝克汉姆的出现改变了足球的偶像成色,也使得大众情人之类的概念有了一个具象的表述方式。贝克汉姆的故事远未到达结束的时候,一些情感类著作对其解读得更为透彻:“当一位球员冲刺并实施射门的瞬间——我们以贝克汉姆为例,他作为个人存在的身体与我们想象界的身体发生了一种迷人的重合过程,在他冲刺的一霎那,我们的身体也被调动起来,在越是接近球门那个想象界的隐秘地带时,我们的身体愈加难以控制,与此相同的是球员个人的身体也处在一种所谓的临界状态,这时候,在受欲望驱遣的狂欢过程中,贝克汉姆的身体成为一种挺拔的象征,不仅是他自己——更成为群体共有的一个阴茎,他的表现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错失这次难得一觅的快感经历。所以,不止于生理,所有群体更是在意识层面也参与到这一意淫行为中来,这种虚构的参与能够使观众获得与球员最接近的感受,从而加入到下一轮的进攻中去,如此多重的反复,提供给群体一种超强的快感经验,遗憾、惋惜、迷离、痛苦······直至最后的颠狂状态。”[18]足球之所以达到当今世界第一运动的高度,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平民性、多元性、包容性是其主体性的理由。质言之,强烈的阴柔性恰是足球的内在构件,也是足球超越其他竞技项目的独特品质。

  • 当然,足球中的两面性更能够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顶级球员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硬汉气质也时常赢得各国观众的喜爱。周翼南曾对一位英国球迷说:“我喜欢看英国的足球,这是男子汉的足球,大刀阔斧,非常有气势。”[24]足球是男人之间的叙事史,既然如此,其中的关于男性间的亲昵动能就十分丰沛。“1986年6月29日,阿根廷队与联邦德国队在墨西哥城争夺第十三届杯赛冠军。阿方辛总统中止办公,坐在总统公寓内的小电影放映室里观看电视转播。他的女婿、孙子、孙女都在这里一起观赛······当阿队布朗一记头球首开纪录时,总统望着女婿,两手十字交叉合抱一起,与女婿相互祝贺。”[25]由此不难看出足球中隐含着的高度的文化兼容力。

  • 男性文化的核心是友谊,男性文化的另类核心是抗争。在男性间结盟动机的激励下,足球观众往往也是竞技场域文化的参与者、缔造者与掌控者。尹波在评述李响与米卢事件时曾说:“社会是男权的社会,足球是男人的足球。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主教练,永远不会是一位女人。”[26]足球观众的参与热情的确会引发球员的表演热情,足球赛事由此也变得更加完整。力波在阐释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曾说:“在我眼里,法国有王者之绩却无霸者之相,似乎造就不了悲剧英雄的撼人场面。也许秃头的齐达内行事太过低调,但低调在男人的足球世界里不受欢迎。球场上的男人是什么?有人说,只有让皮球带上激奋,它才会滚进对方的球门。”[27]媒体人更偏爱将主客场赛事的差异性夸张成一种传奇,很多体育记者从未遗忘对此类现象作出连续性描述。

  • 足球并非所有人的神圣游戏,球场也绝非人间圣地,恰相反,足球是承认人类自身的原罪的。正因如此,任何人都不应当站在虚拟圣者的角度来理解足球。足球的原罪感来自男性主体性别、意志、权益的抗争。足球的胜负关系仅仅是一种极为古老的命题,足球如果仅仅由胜负关系构成,它就会失去其既有的光焰,足球有其超越胜负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足球一直在构建一种男性间的话语体系。换言之,足球在英国法制精神的制约下一直发育良好,而足球观众的理性化态度则是缔造足球理性化镜像的决定性因素。足球永远是一种合群项目,它攫取了人类的本体意义,并占据了其中的核心地位。足球并非一种用来纪念、追忆、怀旧的竞技体,足球还是一种人类社会中开展超时空对话的场域性力量。足球中的互动性既包括了男性间的对抗、谦让、臣服、崇拜等元素,也包含两性间隔空对话的意义,其中不乏合作、合一、鼓励竞争、激励冒险等因素。足球几乎蕴含了人类群居生活的所有经典构件,并成为人类无法摆脱的一种抽象的情结。

  • 4 结语

  • 足球是一种介于政治争斗与血肉搏斗之间的优雅的争斗。它将男人之间的排他性发挥到极致,同时又保留了人道主义以及所有与此相关的优美、自然与淳朴的品质。足球是一种面对绝境的男性话语,同时也是一种化解男性精神危机的最佳选项。足球宛如一本弘扬超越感的福音大书,其所阐释出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和谐性传统。简而言之,足球的世俗性、宗教性、狂热性、超凡性都可以在足球观众身上找到接应点、生发点与阐释点。足球的生发场域是球场,足球的次生性场域是酒吧、广场等公共场所,而观看足球的最高境界则是一种独享之态,其中包括在各种各样的私密空间内一人独赏足球之情境。足球的生发空间具有多元化特质,且在媒介革命的条件下具备了日渐扩大的可塑性。足球将以男性为主体的观众群体强力地凝聚在一起,也由此构建出一种绝世之态。足球的乌托邦意义以及世外桃源的品格即体现于此。

  • 参考文献

    • [1] 李敖.丑陋的男女[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

    • [2] 毛毛.读懂男人的女人最幸福[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27-128.

    • [3] 谭飞.傲娇与浮躁:影视圈知道分子随笔[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65.

    • [4] 罗瑜权.不一样的天空[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191.

    • [5] 许基仁.平民运动项目的魅力[J].瞭望新闻周刊,1998(23):23.

    • [6] 陈益鹏.激情岁月[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121.

    • [7] 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6.

    • [8] 刘孝存.男人与足球[M]//张健,刘孝存.谁提足球我跟谁急.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79.

    • [9] 沈宏非.笑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57.

    • [10] 易允武.雨打芭蕉:易允武自选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437-438.

    • [11] 《天下足球》.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125.

    • [12] 赵鑫珊,周玉明.非常寓言——野生动物看人类[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151.

    • [13] 丰国需.江南猫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115.

    • [14] 温远辉.文字的灵光[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6:18-20.

    • [15] 王旭峰.香草爱情[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290.

    • [16] 刘晓晖.有智慧的女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75.

    • [17] 王士宇.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149.

    • [18] 张斌宁.阅读的快感[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01-202.

    • [19] 李师江.畜生级男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251.

    • [20] 京特A.皮尔茨.影响体育狂热行为的社会因素:关于德国足球迷行径的问题[J].李卫东,译.体育文史,1999(4):51.

    • [21] 大卫·希尔弗曼.如何做质性研究[M].李雪,张劼颖,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9.

    • [22] 乔治·维加莱洛.人体美丽史:文艺复兴—二十世纪[M].关虹,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230.

    • [23] 张柠.2005文化中国[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6:83-84.

    • [24] 周翼南.从东方到西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261.

    • [25] 王庆路.足球金典——做一个资格球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62-363.

    • [26] 尹波.别跟女人一般见识[M]//尹波.时报十年.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17.

    • [27] 力波.午夜冰融:柔软或坚硬[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139.

  • 参考文献

    • [1] 李敖.丑陋的男女[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

    • [2] 毛毛.读懂男人的女人最幸福[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27-128.

    • [3] 谭飞.傲娇与浮躁:影视圈知道分子随笔[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65.

    • [4] 罗瑜权.不一样的天空[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191.

    • [5] 许基仁.平民运动项目的魅力[J].瞭望新闻周刊,1998(23):23.

    • [6] 陈益鹏.激情岁月[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121.

    • [7] 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6.

    • [8] 刘孝存.男人与足球[M]//张健,刘孝存.谁提足球我跟谁急.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79.

    • [9] 沈宏非.笑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57.

    • [10] 易允武.雨打芭蕉:易允武自选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437-438.

    • [11] 《天下足球》.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125.

    • [12] 赵鑫珊,周玉明.非常寓言——野生动物看人类[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151.

    • [13] 丰国需.江南猫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115.

    • [14] 温远辉.文字的灵光[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6:18-20.

    • [15] 王旭峰.香草爱情[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290.

    • [16] 刘晓晖.有智慧的女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75.

    • [17] 王士宇.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149.

    • [18] 张斌宁.阅读的快感[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01-202.

    • [19] 李师江.畜生级男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251.

    • [20] 京特A.皮尔茨.影响体育狂热行为的社会因素:关于德国足球迷行径的问题[J].李卫东,译.体育文史,1999(4):51.

    • [21] 大卫·希尔弗曼.如何做质性研究[M].李雪,张劼颖,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9.

    • [22] 乔治·维加莱洛.人体美丽史:文艺复兴—二十世纪[M].关虹,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230.

    • [23] 张柠.2005文化中国[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6:83-84.

    • [24] 周翼南.从东方到西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261.

    • [25] 王庆路.足球金典——做一个资格球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62-363.

    • [26] 尹波.别跟女人一般见识[M]//尹波.时报十年.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17.

    • [27] 力波.午夜冰融:柔软或坚硬[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139.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