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吴兆红(1973—),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9)03-0015-06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6-10-28)[2018-07-06].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6-10/28/c_1119809845.htm.
参考文献 2
曲永军,周晓斐.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5(12):38.
参考文献 3
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变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24.
参考文献 4
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执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4):113.
参考文献 5
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35(11):19.
参考文献 6
戴维红.民营体育产业发展动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16.
参考文献 7
杨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20.
参考文献 8
吕明元.中国产业成长问题研究回顾与述评[J].理论导刊,2010(5):105.
参考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R].2015.
参考文献 10
范艳芳,杨颖,董义敏.中国≥18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meta分析[EB/OL].(2018-10-08)[2018-10-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234.R.20181008.1156.018.html.
参考文献 11
任波.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95.
参考文献 12
孙伏友,侯洁.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发展动力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121.
参考文献 13
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管理世界,2018,34(5):1.
参考文献 14
庞善东,李悠.新常态下我国中产阶层体育消费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4):11.
参考文献 15
廖维俊,何有世.基于有效需求视域的智慧旅游概念及建设思路扎根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43):57.
参考文献 16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4-12-26)[2018-09-25].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3895927/n4119307/7153937.html.
目录contents

    摘要

    基于产业经济学、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实践,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方角度,分析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动力系统结构及动力系统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的居民消费需求动力、企业供给动力及政府动力发展不均衡,动力系统间互动不强,产业发展动力系统效力发挥不充分。建议创建良好消费环境,刺激健身休闲消费;加强企业产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产品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和监管职能,凸显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增强三大动力系统间的互动效果,提升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的效率。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system dynamics and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China’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ynamic system of China’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dynamic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enterprises’ supply dynamic and government dynamic of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in China are not balanc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ynamic systems is not strong, and the dynamic system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not fully effective. It is suggested that China should create a good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to stimulate fitness and leisure consumption, strength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product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supply capacity of enterprise products, furth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system and legal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dustrial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highligh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effect among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ity and systematicnes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ynamic system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1 研究目的

  • 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是大众体育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主要表现形式[1]。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国家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等微观层面,从整体和宏观角度分析体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的研究尚不多,有关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尚未看到。产业经济学、系统动力学等理论认为,产业动力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机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2]。因此,本文拟深入剖析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要素,构建产业发展动力系统分析框架,探究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提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利用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国内外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产业经济学、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的构建、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 2.2 访谈法

  • 通过走访产业经济学、健身休闲产业领域的专家和健身休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获取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实践信息和产业动力要素状况,为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依据。

  • 2.3 系统分析法

  •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要素以及动力子系统、动力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性、互动性角度探寻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结构

  • 通过梳理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产业发展实践,我们发现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动力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健身休闲消费者等[3-5],因此,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主要由政府动力、企业供给动力和居民消费需求动力构成(图1)。依据政府职能理论、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及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实践,我们分别提取了三大动力系统的主要动力要素。政府动力系统的主要动力要素为:产业发展引导激励力、产业发展约束调控力和产业环境支撑力。企业供给动力系统的主要动力要素为:企业发展驱动力、企业产品供给力和企业创新力。居民消费需求动力系统的主要动力要素为:居民身心健康需求、居民健身休闲需求、居民健身休闲消费能力、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意识和居民健身休闲消费习惯[6-8]

  • 图1 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结构

  • 3.2 中国健身休闲产业动力系统分析

  • 产业发展动力系统是直接或间接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总和。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具有整体性特点,动力要素既单独发挥作用,又相互影响、协同配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居民消费需求动力系统与企业供给动力系统形成一对力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政府动力系统主要功能在于对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外源性动力。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三大动力系统及其动力要素也会发生变化,新的动力要素不断出现、叠加整合、传导汇聚,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动力系统。如此循环往复,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 3.2.1 居民消费需求动力分析

  •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落脚点和新的起点。依据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理论研究成果及产业发展实践,我们梳理出健身休闲产业居民消费需求动力系统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居民身心健康需求、健身休闲需求、健身休闲消费能力、健身休闲消费意识和习惯。在居民消费需求动力子系统中,居民身心健康需求和健身休闲需求是根本动力;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意识和习惯是基础动力;居民健身休闲消费能力是核心动力。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意识、习惯、需求和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融汇为居民消费需求动力,形成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身心健康是幸福人生的基石,休闲是人类的天性。当今社会竞争加剧、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中国居民身心健康水平低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糖尿病患病率达9.7%,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高达70%[9]。体质指数和是否锻炼是影响中国18岁以上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健身休闲活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休闲娱乐成为居民健身休闲消费的主要诉求[10]。2015年中国18—50岁人群对运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人数超过4亿[11]。京东等网络数据也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在骑行、游泳、垂钓等方面的消费增速超过75%,居民对攀岩、马术、皮划艇、滑雪等中高端健身休闲项目需求旺盛[12]。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及消费能力呈持续增长态势,居民中高端体育运动、户外运动消费增长迅速,文化程度较高群体、中青年群体消费意识较强,老年人体育健身消费意识较弱;与朋友、家人结伴以及就近就便参加健身休闲活动已成为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习惯。

  • 消费需求动力系统有效推动了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但动力系统效力发挥仍不充分,表现为: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成本偏高、有效需求不足和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意识、消费习惯有待强化等。2014年,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人均体育消费仅为926元,美国2018年18—65岁人群在健身房、私人教练、健身器材上的消费年均约为1 860美元[13]。我国的健身休闲活动者更倾向于参与公园、广场等场所的免费体育活动,体育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而健身房消费支出占人均收入水平比例偏高(如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健身房人均消费占其人均收入水平10%,而美国不足1%[14])。根据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建立在有支付能力基础上才是有效的[15]),我国健身休闲有效需求不仅与健身休闲产品有效供给有关,“有钱”“有闲”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我国中青年群体有经济能力但缺乏闲暇时间,老年群体闲暇时间多但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不足,导致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此外,我国居民健身休闲消费的意识和习惯尚在形成之中。总体来看,我国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动力系统呈现根本动力较强、核心动力不足、基础动力不断增长的特点,动力要素发展不均衡且互动性不强,动力系统整体效力未能充分发挥。

  • 3.2.2 企业供给动力分析

  • 企业供给动力系统包括企业发展驱动力、企业产品供给力和企业创新力三个要素。其中,企业发展驱动力为原始动力,企业产品供给力为基本动力,企业创新力为核心动力。

  •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引领和激发需求,供给和需求的相互推动是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性。中国经济的发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产业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善、巨大的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等都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内外部驱动力。调查显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主体日渐丰富,产业总规模持续增加。健身休闲企业、体育场馆、健身机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社团等提供的健身休闲产品涵盖了传统健身项目、时尚休闲运动、户外旅游项目等。但是,我国健身休闲产品存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区分度不高,高端产品、新兴时尚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仍存在偏差,如户外休闲运动、体育赛事旅游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与企业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缺乏、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且数量不足形成强烈反差,一些高端户外玩家不惜花费重金去国外消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及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健身休闲企业在发展模式、经营模式、产品及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健身休闲服务,推出体育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融合性体育休闲产品,不断开发体育场馆智慧系统、“智能健身仓”、智能化穿戴设备等,有效提高企业供给服务科技化水平。

  • 我国健身休闲企业供给动力仍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健身休闲产品总体供给能力不足,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偏差。第二,我国健身休闲企业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指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给。如消费者对户外运动、个性化健身服务等需求旺盛,但企业在这些产品供给数量及服务质量上还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第三,我国健身休闲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健身休闲产品同质化严重,智能化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考虑到成本及风险因素,很多企业不愿创新。

  • 3.2.3 政府动力分析

  • 在政府动力系统中,产业发展引导激励力和约束调控力形成一对力偶,有效引导和规范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政府产业环境支撑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种力量之间相互协调、联动发展,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提供外源性保障动力。

  • 健身休闲产业政府动力来源于政府行为。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等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是动力源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体育旅游等配套国家政策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政府提出的2025年我国健身休闲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的产业发展愿景吸引大量资本和人才涌入体育产业。政府产业发展约束调控力来源于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政府产业经济管理行为,《体育法》《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行政许可法》等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规范企业竞争行为、规范政府产业管理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提供了依据。但由于政府产业政策在制定、执行等诸多环节还不够完善,存在产业政策被选择性执行或不被执行等情况,导致政府政策有效执行不足。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环境支撑力主要来源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当前,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已达中等国家水平,区域健身休闲环境也不断改善。截至2013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达到169.46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16];江苏、河北、浙江等地依据地区优势和特点加快区域健身休闲圈和体育小镇建设,区域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 总体来看,我国健身休闲产业政府动力系统效力不断增强,但仍存在力量强度不均衡,以及产业约束调控力相对薄弱等状况。具体表现为:第一,政府产业政策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我国健身休闲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以政府为主,企业、学者等多方利益主体参与不足,出现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偏差现象;产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体系及惩戒措施,造成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有效执行不足现象;另外我国健身休闲产业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且多散见于各种产业政策中,法律效力层级较低,健身休闲产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健身休闲行业组织未能在产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有待完善。我国在改革体育服务供给中存在东西部、城乡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群众健身休闲活动场地缺乏。第三,政府在产业信息系统建设、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健身休闲消费文化培育等方面仍需加强。

  • 消费需求动力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供给动力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政府动力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动力。消费需求动力与企业供给动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相互推动,形成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政府动力在于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保障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三大动力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动力系统结构不断优化、效力持续增强,但仍存在三大动力系统间互动机制不健全、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企业供给和居民消费需求互动不强、政府动力效力未能充分释放等问题,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结构和效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 4 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建议

  • 4.1 创建良好消费环境,刺激健身休闲消费

  • 社区组织应针对各年龄层次居民特点,广泛开展各类健身休闲活动和比赛,加强社区健身休闲消费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意识和习惯。社区应依据群众就近就便、结伴健身、家庭健身的行为特点,大力建设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刺激社区群众健身休闲消费。

  •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除了组织本单位职工大力开展健身休闲活动外,应不断完善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有条件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两天半周末的“小短假”休假制度,释放职工健身休闲消费需求。

  • 各级各类学校以多种形式继续加强阳光体育活动建设,以校园足球及本地、本校传统优势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强校园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健身运动习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健身技能。

  • 4.2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高企业产品供给力

  • 企业应充分利用地区自然资源特点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结合区域健身休闲产业圈、国家体育小镇等项目建设,提高区域特色健身休闲产品供给能力;健身休闲企业应与旅游、文化创意、康养等企业联合开发复合型健身休闲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发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健身休闲产品;探索健身休闲产业的物联网发展模式、O2O发展模式等,大力开发移动传感器技术,发展智能场馆、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等,提高我国健身休闲服务智能化水平,利用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供给引领需求,提升企业供给能力。

  • 4.3 加强政府动力系统建设,增强产业发展推动力

  • 政府应科学定位自身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产业发展动力体系。

  •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体系要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政策门类齐全、实施手段丰富、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吸纳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和公众五位一体的政策决策机制。

  • 政府应完善政策管理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健全产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在健身休闲产业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加大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和奖惩力度,形成“政策、绩效、监督”的产业管理联动机制;在产业发展微观政策建设层面,应出台健身休闲企业税费优惠及补贴政策,降低企业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和居民健身消费成本;加强健身休闲产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力度,完善体育场馆、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服务中心等健身休闲产品服务供给网络,促进城乡间、东西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工商、财政、金融等部门在产业政策执行及产业管理中应注重协同配合;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健身休闲产业,培育地区健身休闲产业龙头企业;重视健身休闲产业协会在产业管理中的作用;挖掘居民健身休闲消费潜力,创新消费券、医保卡等多样化的消费支付形式。

  • 4.4 基于动力系统整体性、变化性的特点,完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

  • 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动力系统既有整体性和权变性特点,又体现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特色,政府动力在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动力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及产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动力系统应退居幕后,致力于营造产业发展的健康环境,让市场机制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利于企业供给动力和居民消费需求动力的增长和良性互动。三大动力系统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并随着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要素,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的效力,推动我国健身休闲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 参考文献

    •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6-10-28)[2018-07-06].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6-10/28/c_1119809845.htm.

    • [2] 曲永军,周晓斐.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5(12):38.

    • [3] 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变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24.

    • [4] 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执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4):113.

    • [5] 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35(11):19.

    • [6] 戴维红.民营体育产业发展动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16.

    • [7] 杨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20.

    • [8] 吕明元.中国产业成长问题研究回顾与述评[J].理论导刊,2010(5):105.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R].2015.

    • [10] 范艳芳,杨颖,董义敏.中国≥18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meta分析[EB/OL].(2018-10-08)[2018-10-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234.R.20181008.1156.018.html.

    • [11] 任波.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95.

    • [12] 孙伏友,侯洁.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发展动力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121.

    • [13] 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管理世界,2018,34(5):1.

    • [14] 庞善东,李悠.新常态下我国中产阶层体育消费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4):11.

    • [15] 廖维俊,何有世.基于有效需求视域的智慧旅游概念及建设思路扎根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43):57.

    • [16]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4-12-26)[2018-09-25].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3895927/n4119307/7153937.html.

  • 参考文献

    •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6-10-28)[2018-07-06].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6-10/28/c_1119809845.htm.

    • [2] 曲永军,周晓斐.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5(12):38.

    • [3] 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变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24.

    • [4] 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执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4):113.

    • [5] 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35(11):19.

    • [6] 戴维红.民营体育产业发展动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16.

    • [7] 杨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20.

    • [8] 吕明元.中国产业成长问题研究回顾与述评[J].理论导刊,2010(5):105.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R].2015.

    • [10] 范艳芳,杨颖,董义敏.中国≥18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meta分析[EB/OL].(2018-10-08)[2018-10-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234.R.20181008.1156.018.html.

    • [11] 任波.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95.

    • [12] 孙伏友,侯洁.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发展动力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121.

    • [13] 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管理世界,2018,34(5):1.

    • [14] 庞善东,李悠.新常态下我国中产阶层体育消费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4):11.

    • [15] 廖维俊,何有世.基于有效需求视域的智慧旅游概念及建设思路扎根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43):57.

    • [16]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4-12-26)[2018-09-25].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3895927/n4119307/7153937.html.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