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高原(1966—),男,河南清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足球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9)05-0071-05

参考文献 1
王蒲.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9.
参考文献 2
吴键,许弘,袁圣敏.创新实干春华秋实: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成果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8(8):7.
参考文献 3
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7.
参考文献 4
黄山,薛鹏,黄勇.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2):66.
参考文献 5
李卫东,何志林,董众鸣.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87.
参考文献 6
于波.青少年足球竞赛管理体系的改革措施分析[J].运动,2014(14):5.
目录contents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对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回顾了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组织运行体系,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规模持续增长,竞赛管理日渐完备,相关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但同时还存在着竞赛周期安排过于集中,竞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女足队伍建设滞后于男足,县区球队与城区球队强弱差距明显,校园足球场地资源匮乏等问题。为此,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科学统筹安排竞赛周期;健全管理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加强女队建设,建立完善配套措施;统筹共享,整合现有场地资源。旨在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on system of campus football in Beijing primary schools by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 survey. I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ampus football competition in Beijing primary schools, and analyzes its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syste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scale of competition of campus football in Beijing primary schools continues to grow, competition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complete, and related cultural activities are more abunda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uch problems as too concentrated competition-cycle arrangements, uneven level of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lower level of construction of women’s football team compared with men’s football team, the huge gap between the county team and the urban team, and unsatisfactory resources of the campus football field. To this e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to scientifically arrange the competition-cycle,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create a fair and equitabl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teams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supporting measures, coordinate and integrate existing venue resources.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 1999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联合创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创办之初名称为“中国高中足球联赛”,并只设立了高中男子组一个组别。随着校园足球的不断发展,2006年更名为“中国中学生足球联赛”,2014年再次更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并增设高中女子组、初中男子组和初中女子组3个中学组别。在此赛事的基础上,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旨在解决联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两大问题,但关于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迟迟没有出台。2016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要求建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特别是小学必须形成“班班有球队,年级有比赛”的局面,客观上推动了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

  • 相较全国其他地方,北京市的小学校园足球竞赛发展得更有活力,且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为我国小学校园足球竞赛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由四级构成,其中班级联赛为基础,校级、区级、市级联赛为主体。本研究调查对象包括北京市校园足球国家级特色小学、市级特色小学和非特色学校,共计146所。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对北京市、各区、各校小学校园足球竞赛的相关数据、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查阅校园足球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支撑。

  • 1.2.2 调查访谈法

  • 对校园足球领域的知名专家共计12人进行深入访谈,对北京市各区教委、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北京市足球特色校和北京市足球机构的教练等人员203人进行问卷调查,更深入认识北京市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2 讨论与分析

  • 2.1 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历程

  • 在2009年以前,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的组织较为随意散乱,相对固定的就是足球协会组织的传统小学生足球赛事,如“百队杯”“北京市中小学足球联赛”“八喜杯”等,其他还有一些社会机构不定期举办的“杯赛”“邀请赛”“锦标赛”等。由于北京市教委没有硬性规定和固定赛事计划,真正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规范赛事的不超过4个区。积极参与比赛的也都是各区的足球传统强校,他们经常代表区或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竞技水平一直较高。

  • 2009—2014年,北京市教委开始重视小学足球竞赛活动,并给予大力支持,各区小学足球竞赛活动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举办次数明显增多。竞赛以教委主办、社会机构协办的形式组织开展。参赛学校相对固定,其中城区较多,郊县较少。各区校园足球竞赛发展不平衡,强弱差距悬殊,前几名一直被几个传统强校垄断,该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 2015年,全国首家校园足球协会组织——北京市校园足球运动协会成立。该协会成立以来,通过完善竞赛体系、规范竞赛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等措施,使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活动迸发出新的活力,为后续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2016年,提出了增加比赛形式、扩充参赛队伍数量的发展目标,旨在广泛调动各学校参赛的积极性,引导各学校踊跃投身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来,并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

  • 2.2 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组织运行体系

  • 目前北京市已经摸索制定了一套符合北京市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小学足球竞赛组织运行体系[1]

  • 2.2.1 班级和校级联赛体系

  • 目前,北京市137所国家级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31所市级小学特色学校,各年级的班级联赛均采取单循环赛制,比赛规程和形式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五人制”“四人制”“三人制”。为了落实“班班有球队,年级有比赛”的任务要求,小学生足球比赛次数有所增加,学校各年级总赛期持续2—3个月,每班代表队保证5—6场或者更多比赛。在不断开展班级联赛活动的同时,各校打造了一系列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如围绕足球比赛的“知识讲座”“小记者文稿征集”“绘画剪纸展览”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 从2018年开始重视校际比赛,并将其纳入校园足球竞赛计划,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同年级的班级冠军进行校际比赛,不仅有利于足球技术的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其他方面的交流。

  • 2.2.2 学区联赛与区级联赛体系

  • 北京16个区的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各有特点,并可以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比赛形式。北京市各区下属小学数量众多,各区为了便于管理,又细分成若干个学区。代表区参加北京市级比赛的基本都是某个学区的冠军。按照市级比赛规程的要求,各区组队的形式和方法各不相同,学区代表队可以由本学校优秀队员组成,也可以均由一个班的同学组成。

  • 2.2.3 市级比赛体系

  • 市级比赛拥有更为细化的分组方式。按照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女组、小学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每个区必须有4支队伍参加小学组的比赛,即小学高年级组男队、小学高年级组女队、小学低年级组男队和小学低年级组女队,此分组方式促进了男女校园足球更均衡发展。小学组的市级赛事相对固定,参赛要求也有选择性。如北京市校园足球小学生(班级)联赛,要求参赛球队队员必须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五人制联赛,要求参赛队队员只要来自一个学校即可。

  • 市级比赛还拥有固定的升降级制度。目前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按市级决赛阶段名次进行升降区划分。如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决赛阶段16支队伍排名,前8名为升级区,可在第二年直接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后8名为降级区,要在第二年进行多重晋级比赛。即校级联赛晋级学区或区级联赛,获得冠军后再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前8名后,与前一年升级区的8支球队,重新进行当年的16强决赛。

  • 2.3 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成效

  • 2.3.1 竞赛规模持续增长

  • 竞赛规模的增长在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各层级的竞赛赛事上都有所体现。①班级联赛广泛调动参与人群。为达到普及足球知识、调动全员参与的目标,要求全市国家级和市级足球特色校小学必须“班班有球队,年级有比赛”[2]。②校级联赛赛事层出不穷。从校队之间的交流比赛,发展到各校之间的足球文化活动交流,最后形成各区内的校级固定赛事。这种两校或是多校之间的赛事,是形成小学生竞赛体系的基础。③市级联赛赛事由各区赛事升级而来。目前北京市级小学生固定足球赛事有12项:教委主办的比赛4项,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生世界杯”“我爱足球”“北京市中小学五人制比赛”;企业冠名的固定比赛2项,为“李宁杯”和“耐克杯”;其余6项赛事为北京市足球协会主办或协办。其中“2016—2017北京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这一赛事,共有16区243所学校的396支校足球队报名,6 152名学生参赛,学校、队伍、学生报名数量远超往年。联赛共历时6个月,比赛场数达676次,赛事规模为历年最大。其他几项赛事的数据也都显示出北京中小学生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势头。此外,根据北京冬天较长的特点,协会联合企业共同举办室内中小学生五人制足球赛事,2017—2018年已经举办了两届“北京市(李宁杯)中小学校园足球五人制比赛”,有效增加了小学生足球比赛的次数。

  • 2.3.2 竞赛管理日渐完备

  • (1)统筹兼顾各校实际情况,做好竞赛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为解决周边县区参赛学校距离远、成本高的问题,2016年协会针对距离较近的县区采取集中赛会制,综合选取足球场地资源,各队参赛费用以校园足球协会支付为主,赞助支持为辅,为竞赛组织和开展提供保障。

  • (2)营造良好的比赛执法环境。竞赛委员会高度重视比赛执法的公平公正,在赛前都会集中组织裁判员进行培训,规定各赛区的裁判须为北京市足球协会选派,且每场执法的裁判必须有一位是一级以上级别的裁判员,真正做到“小比赛,高规格”。

  • (3)加强对领队教练的监管。2016年以前,北京市很多校队往往选择社会体育培训机构的教练来指导训练比赛,监管难度较大。校园足球协会联合市教委,委托竞赛组委会对各区、校的领队和教练员进行比赛规程培训。此外,进一步加强安全责任教育,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各区参赛学校须签署比赛安全协议书,致力于实现比赛零事故。

  • 2.3.3 文化活动更加丰富

  • 小学生足球竞赛活动是小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对文化推广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如班级联赛必须有班徽、啦啦队、小记者,并举办讲座、沙龙等文化活动;代表学校参加区、市级联赛的代表队必须有跟队的小裁判、小记者,以及开展比赛稿件征集活动。在每次联赛的举办期间,北京市各区围绕足球竞赛广泛开展了各种活动,如“足球裁判进校园”“我来评评世界杯”“我和足球的约定”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小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增添了新内容,提高了小学生对校园足球的认识,增强了小学生通过足球活动为校争光的使命感、荣誉感。

  • 3 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存在的问题

  • 3.1 竞赛安排过于集中

  • 2015年前北京市各区的小学组足球比赛基本都缺乏科学的计划,竞赛规程下发较为滞后,未能给予参赛学校充足的准备时间,影响参赛学校的针对性训练[3]。最适合北京举办足球比赛的黄金时段为5月与10月前后。由于教委和体育局(足球协会)沟通不畅,不同赛事活动频频“撞车”,参赛学校顾此失彼。由于诸多赛事活动集中于这一时段,任务重、压力大,参赛队伍疲惫不堪,更易发生疲劳和伤病等问题。比赛时间安排不合理,赛事期间比赛过分集中、非赛事期间比赛过分空闲,使球队训练张弛无度,不仅影响到球队训练的常态化,亦严重降低了比赛质量。

  • 3.2 竞赛水平参差不齐

  • 北京市各区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体现为女足数量少,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男足;另一方面体现为县区球队发展水平较低,无法与城区球队特别是传统强队抗衡,大比分输掉比赛的现象比比皆是。各区传统足球强校有成熟健全的体育特长生招生机制、完善的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从而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其他学校难以望其项背,无力与其竞争,这严重挫伤了其他参赛学校的积极性,对于强队来说也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从更长远来看,现今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难以打破,不利于校园足球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 3.3 校园足球场地资源匮乏

  • 良好充足的场地条件是足球比赛开展的重要保障。虽然北京市各区各校在不断加强足球场地建设,但依然难以满足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北京市校园足球发展最好的东城区为例,东城区小学足球男队、女队成绩名列前茅,有18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目前拥有3块7人制足球场地、6块5人制足球场地,但与庞大的足球参与群体相比,场地资源依然不足。受北京土地资源稀缺且价格高昂、自有可开发用地不足等方面的影响,有些小学考虑租用社会场地,但同样受制于租用成本、环境安全、场地设施质量、交通便利程度、与学校的距离等现实问题,不得不放弃开展校园足球项目。

  • 4 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完善的措施

  • 4.1 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科学统筹安排竞赛周期

  • 校园足球的开展需要上级管理部门的正确安排、科学部署。自2017年始,北京市教委和体育局加强了沟通协商,进一步明确责任划分,统筹比赛活动。其中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主要负责北京16县区的小学至高中的各种比赛,如“五人制班级联赛”“北京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组的比赛又分为小学生高年级比赛和低年级比赛。北京市足球协会主要负责传统学校和各种社会机构的比赛,如“百队杯”“冠军杯”等。为避免同一时间比赛活动过于集中、不同比赛活动相互冲突等问题,北京校园足球协会组织的赛事主要安排在上半年,北京市足球协会组织的赛事安排在下半年。

  • 除固定赛事活动外,商业比赛也要纳入年度的竞赛计划,并要将竞赛通知和比赛规程提前下发。2018年以来,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和足球协会,通过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的小学生足球竞赛组织管理体系,即使遇到意外事件,也能及时做出系统的应对与调整。

  • 4.2 健全管理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

  • 过去对小学生选手的管理不健全,尤其是商业比赛中,经常发生高年级打低年级、大年龄打小年龄的现象,这不仅容易造成较高的运动损伤率,也会影响到比赛质量[4]。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教委的权威性和足协的专业性,通过完善监督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手段审核参赛选手年龄信息,以及加大惩罚力度等手段,真正为小学生足球搭建起一个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

  • 4.3 加强女队建设,建立完善配套措施

  • 在2015—2017年北京市级的校园足球比赛中,小学女足队还寥寥无几,到2018年北京市各区已都有自己的小学生女足代表队,但是整体来看北京市校园足球女队发展依然落后于男队。对此,首先应选择各个区的校园足球传统强校开展试点工作,继而在其他学校逐步推广,扩大女足队伍数量;进一步推动小学生女足“满天星”训练营建设,提高女足训练水平。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女队的宣传,强调小学生女足发展的重要性,增加女足市级比赛的频次[5]。再次,逐步建立配套措施,在女足学生升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

  • 4.4 统筹共享,整合现有场地资源

  • 针对校园足球开展场地不足的问题,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需联合各个区教委,将可以利用的场地集中管理、统筹共享,其费用由北京市教委和区教委以及使用学校共同分担。具体来说,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管理方法,综合训练的紧迫性要求、竞赛的优先性要求、学校的距离等因素合理、灵活地分配场地[6]。为了保证足球训练的可持续性,还可以根据场地情况调整比赛形式,如采用小学低年级三人制、高年级五人制的比赛形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足球场地资源利用率。

  • 5 结语

  •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市的小学校园足球建立了符合本市特点和实际需要的竞赛体系,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为更好落实校园足球发展的各项要求,还应不断加大对小学校园足球竞赛软件、硬件方面的建设力度,重视对足球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真正发挥足球运动改善体质、培养意志力的作用,为我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 参考文献

    • [1] 王蒲.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9.

    • [2] 吴键,许弘,袁圣敏.创新实干春华秋实: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成果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8(8):7.

    • [3] 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7.

    • [4] 黄山,薛鹏,黄勇.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2):66.

    • [5] 李卫东,何志林,董众鸣.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87.

    • [6] 于波.青少年足球竞赛管理体系的改革措施分析[J].运动,2014(14):5.

  • 参考文献

    • [1] 王蒲.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9.

    • [2] 吴键,许弘,袁圣敏.创新实干春华秋实: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成果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8(8):7.

    • [3] 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7.

    • [4] 黄山,薛鹏,黄勇.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2):66.

    • [5] 李卫东,何志林,董众鸣.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87.

    • [6] 于波.青少年足球竞赛管理体系的改革措施分析[J].运动,2014(14):5.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