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新型冠状病毒 (英文简称2019-nCoV) 的出现和迅速传播,给我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给大众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坏[1]。2020年1月下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和检疫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纳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为应对此次大规模疫情,全国各地开展了大消毒大隔离、严控交通进出口、社区网格防控等系列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各部委也纷纷出台防疫时期紧急措施文件,其中,国家体育总局下发 《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积极倡导居家科学健身。随后各地体育部门纷纷响应,推广居家健身方法[2]。本文结合网络多媒体终端以及近年来流行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以期为大规模疫情时期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可行方案。
-
1 体育健身VS远程教育:防疫时期的交汇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基于此,全民健身已经由目的相对单一的强身健体运动转变为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3]。为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类政策文件, 其中不乏支持信息技术促进全民健身的相关要求。比如,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 〔2016〕37号) 提出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不可否认,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体育相关活动的组织形式、宣传报道和营销模式,为体育加入了智能技术的新元素[4]。然而,无论文件中提出的工作措施、工作目标、未来愿景,还是现实中体育事业已经取得的积极进展,都是基于非特殊情境的。而在大规模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禁止公共场所开放、禁止人群聚集、小区进出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全民健身,特别是如何积极利用新兴信息技术促进全民健身,并没有未雨绸缪的工作预案和市场洞见,只能在防疫工作进行中同步探索。
-
远程教育是一种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学习服务的教育类型,具有 “成本—效率”双优势,能增加普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5]。随着互联网网课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远程教育中。然而,远程教育大多时候是以一种补充性的、“非主流”的教育形式存在[6],特别是相对于知识性、理论性学科的学习,体育健身这样更加具有实践性、更需要交互的活动,不容易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实现。查阅CNKI文献资料, 只有少数学者对体育远程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但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比如,燕国栋等 (2007)论述了远程教育和现代大众体育的关系, 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全民健身思想的普及、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大众科学健身的多样化选择、全民健身状况的掌控等,并提出了网络建构方案[7];张宇等 (2019)对构建有氧体育舞蹈网络远程教育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分层设立、网络教学、创新方法等措施[8];赵凯 (2013)[9] 和谢剑锋 (2017)[10]分别从教育市场的角度讨论了体育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策略。总体来看, 大部分研究是以远程 “体育教育”而不是 “体育健身”为核心命题,这反映出在以 “户外运动、场馆健身、集体活动”占主导模式的情境下,学术界对体育健身远程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本次疫情凸显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
在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增强机体免疫力被认为是除了避免接触外抵抗传染性疾病入侵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11],因此无论是疫情防控开展以来的指导性文件还是医学相关研究,都强调合理适度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睡眠及生活起居的重要性。比如,李东等医疗工作者指出 “可利用室内空间活动,保证充足和规律的睡眠,保持身心愉快。”[12]正因如此,在防疫时期 “居家”这个情境下,“体育健身”与 “远程教育”交汇到一起。体育健身远程教育,本质是为解决师生双方和学生之间物理距离问题而采取的重组教学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大规模疫情中,体育远程教学从一个日常边缘化的教学模式,跃升为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具有特殊作用[13]。
-
2 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分析与中国健身远程教育系统构建
-
2.1 疫情期间重点人群的健身需求及相关建议
-
2.1.1 青少年及大中专学生
-
谈及此次大规模疫情的影响,青少年及大中专学生首当其冲。国务院和教育部分别发布关于延期开学、禁止补课、停课不停学等方面的通知。教育、工信等部门主导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专用电视频道等资源,学校也尝试以网课方式进行授课辅导。在文化理论课受到极大关注的同时,青少年及大中专学生居家期间的体育健身问题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实际上,在全民健身的政策安排中,学生群体的运动健身主要依靠学校体育,而校外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重要载体[14],对增强学生体质意义重大。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将居家健身作为防疫期间校外体育的首要内容予以安排部署,可在已有文化教育平台中嵌入适宜学生的居家健身模块,并安排相应课程内容、赋予健身课程必修学分,以促进学生居家期间的健身运动。
-
2.1.2 隔离观察人员及行动受限者
-
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疑似接触感染者及异地流动人员均要接受不少于14天的居家隔离或医学观察。这段期间不能外出,加之对感染病毒的恐惧、对家人的担心等,隔离观察人员的心理承受着极大压力,而活动受限对于身体健康也是不小的挑战。除了这类应该隔离的人群外,平常习惯于外出行动的群体,比如喜爱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喜爱饭后遛弯的居民等,也因为小区严格控制进出导致行动受限,心理、身体受到双重影响。许多地区已有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疏导帮助,而对于隔离观察人员及行动受限者运动健身需求的帮助指导较为少见。建议各级体育部门,一方面联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本地电视台,调整以赛事、新闻为主体的节目内容安排, 增加瑜伽、减脂、增肌、健美舞蹈等适宜群众居家学习锻炼的节目内容的比例;另一方面联合社区、行政村在现有防疫宣传基础上,增加居家健身的宣传内容,提醒居民观看学习电视台播出的健身节目、下载使用手机体育健身类App等。
-
2.1.3 医生、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
-
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和各类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在认真完成工作职责、提供好服务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但对于 “自身防护”理解还较为狭窄,还局限于防止感染、按规程操作、科学就餐等方面,忽视了适当运动健身理念的践行。医生长时间站立、室外一线工作人员长时间卡点等行为,均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与此对比,发生在武汉方舱医院的医患共同跳新疆舞的视频,却在热门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广泛传播, 从正面显示了体育健身对于提振信心、抗击疫情的重要性。建议各级网信办、卫健委联合体育部门,将防疫工作中 “适当运动健身”列入防疫工作手册,开发运动健身模块并纳入 “学习强国” App打卡积分,督促运动健身,增强一线工作人员打赢防疫持久战的能力。
-
2.2 构建居民健身远程教育系统的必要性
-
上述针对重点人群的健身需求分析及建议是应急情况下的初步探讨,主要是引起相关部门和重点人群对运动健身的重视。但是即使全面采取了相应措施,也仅仅是解决了防疫期间 “要健身”的问题,对于体育管理部门如何牵头让群众在大规模疫情期间及以后 “健好身”,还需要从现存问题角度进一步讨论。本文之所以提出构建居民健身远程教育系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
2.2.1 线上缺乏统筹管理,过度依赖市场
-
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建设 “健康中国” “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场地设施、组织体系、政策法规、监督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处于粗放式供给状态,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服务有效性不强[15]。 “政府的手”在线上的工作集中在体育赛事转播、新闻和电视节目制作、监管等方面,而涉及大众健身的工作主要由市场完成,集中体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动类手机App的蓬勃发展上。有研究表明, Nike+、益动、咕咚、Keep等App对于使用者促成体育锻炼行为、培养运动锻炼习惯效果显著[16],但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严重、App开发偏重女性、运动记录功能单一等问题[17],徘徊在1.0的传统时代[18]。我们要看到,大众健身在线上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体育产业,也应该是一项重要的体育事业,否则将难以改变缺乏统筹的局面,影响 “健康中国”目标的完成和群众的获得感。
-
2.2.2 未能兼顾更多群体,覆盖范围不够
-
对疫情期间重点人群的关爱固然十分紧迫, 但是长远来看,我国大众健身线上服务还应兼顾更多群体,这也是现阶段比较滞后的一项工作。比如,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体质和身体功能水平[19],但是在不鼓励出门利用健身器材和公共体育设施的情况下,老年人如何进行居家锻炼,是摆在公众面前的难题。更进一步,如何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让老年人能简单方便地进行居家健身,并通过 “体育+护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体育部门、民政部门和社区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此外,对于身体不适人群的康复性健身训练、寒冷地区群众的冬季健身、生活困难群众的健身活动,如何在居家条件下更好地开展,也应该是政府考虑的问题。
-
2.2.3 社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堡垒不坚固
-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20]。然而目前我国社区体育普遍存在组织管理不优、政策落实不力、功能发挥不足的情况。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判断,只有把全民健身融入社区体育各项活动中,才能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持久开展[21]。本次疫情中,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管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大众健身来说,社区在平时未建立起社区体育的有效模式,在特殊时期也未发挥出大众居家健身的堡垒作用,导致居住在楼宇中的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的距离相比农村居民更加遥远,健身机会也被一定程度剥夺。
-
2.3 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功能
-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由体育部门牵头,联合教育、卫生、广电等部门以及各运动协会、软件信息企业,整合现有线上资源、打通各主体之间的界限,建立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 这将是疫情期间基于需求导向的精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
2.3.1 组成部分
-
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数据平台。在技术端,它联通学校远程教育中的居家健身模块、手机App中的居家健身模块、居民身体情况监测模块、居家健康生活模块等相关系统。在使用端,它可以通过数字电视、电脑和手机App三种方式接入,方便居民使用。以覆盖人群最广的数字电视为重点,开播中央或地方 “健身与健康生活频道”,内容涉及不同群体、不同方式的居家健身课程,方便各年龄段和各工作场景的居民使用。电脑和手机App可以实现自主选课和一定范围内的交互功能,可在同一社区、班级、隔离场所、医院等范围建立群组,让同一范围的人群在群组中视频互动,共同健身交流,并能够实现在直播课程结束后与老师进行交流。这里特别强调社区功能,可安排我国已有的近200万社会体育指导员下沉至社区,作为社区防疫的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咨询和辅导。由此,形成广域网以远程授课为主、局域网以体育指导员近程辅导为主的综合体系。同时, 可建立健身积分制,根据完成健身任务的时间和数量给予积分,居民可以用积分兑换商品和服务,促进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体育消费。
-
2.3.2 系统特点
-
①专业化。该系统只涵盖居家健身 (扩展涵盖室内健身)和健康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源,不集成体育新闻、竞技比赛、户外运动等内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②建设速度快。由于并不是创建一个新的平台而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且内容专一,实际上系统建设工作更多的是一种体育管理创新和数据交换,因此可以比较快地建设投入使用。③分布和使用人群广泛。系统可以选择数字电视、电脑和手机App三种方式,在家家有电视、人人用手机的当代中国,可以说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家庭。从人群上讲,无论老人儿童、男性女性,都可以在系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居家健身项目。④居民使用成本低。本系统联通了各类健身资源,特别是突出了社区健身公共服务的作用,让居民以较低的成本持续健身,是一个真正的惠民系统。
-
2.3.3 实现功能
-
①居家授课和交流。通过电视节目或视频课程,由专业健身教练进行授课。电脑和手机App端还可以提供一个虚拟教室,师生之间通过视频、音频实时交流。直播节目或者课程结束后,使用者可以回看课程内容,反复学习,有选择性地重点开展健身锻炼。②健身计划、督促和指导。远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活动,自主性是关键。锻炼初期往往具有惰性, 该系统可以设定好家庭成员的健身计划,结合直播课程时间设置提醒功能,督促居民按照计划使用,进而逐渐形成健身自主性。同时,科学化是提高居家健身质量的关键,该系统所具有的交互和局域连接功能,可以获得授课教师和社区健身指导员的专业指导,防止错误健身可能引发的伤病。③运动和健康管理。系统将健身与健康相结合,在以居家健身为核心的基础上,扩展健康和医药保健知识普及和传播。通过连接智能手环等简易外接设备,系统可以掌握使用者的基础健康数据,对居民的运动和健康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实现 “体医融合”,增强居民体质的同时能够减少国家医疗资源投入。
-
3 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展望——— 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
-
上文提出的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是一个能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居家健身的初步集成系统,是大规模疫情期间的临时版本。但是一个好的系统不应该止步于此,而应该在疫情结束后继续成为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渠道。为保持和提高这个系统的生命力,需要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其中。
-
3.1 虚拟现实:沉浸式居家健身
-
虚拟现实 (英文简称VR)是计算机技术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在人类感觉 (视、听、触感等)方面与特定现实场景高度类似的数字化环境,环境中的物体可以随位置变化而改变,营造出接近真实环境的感受[22]。用户需借助实体装备 (眼镜、头盔、手套、背心等)与虚拟现实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广泛用于医学、航天等诸多领域,在体育方面,已经应用于赛事直播、新闻播报和赛事游戏等方面[23]。茅洁研究提出可将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 (AR) 和混合现实 (MR) 技术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24]。虽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节目制作技术不成熟、网络带宽限制、群体交互性缺乏、人才短缺等,特别是使用者会产生视觉疲劳、晕动症和恐怖谷效应[25], 但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虚拟现实应用于体育远程教育将是大势所趋。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这种学习以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追求自我实现[26]。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 最重要的是可以给居家健身带来不同虚拟环境下的沉浸式体验感,正契合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如前所述,对于相当一部分用户来说,坚持居家健身锻炼最关键的是要克服惰性。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场景模拟让使用者沉浸其中,有利于培养其健身主动性。在直播节目和课程时,录制端采用360°/720°全景摄影等技术,在客户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虚拟教室 (如健身房),让使用者感觉像在 “真实”课堂上参加健身课程。更进一步,为增强趣味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野外、乡村、操场、公路、异域等多种场景,让用户体验自然环境中运动的乐趣。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在防疫时期大大增加用户黏性,而疫情结束后,集成虚拟现实的系统也将促使广大使用者乐于继续进行居家锻炼,特别是成为天气不好、场馆紧张、时间不合适等情况下的最佳选择。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用于居民日常观看比赛、游戏娱乐,具有多样化的用途。
-
3.2 人工智能:“专家”指导的居家健身
-
人工智能 (英文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自人工智能诞生以来,关于它是 “阿拉丁神灯”还是 “潘多拉魔盒”的争论就一直进行[27],但是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典型的事件是AlphaGo相继战胜韩国、中国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在体育的其他领域,它已经应用于预测比赛、辅助裁判、运动队战术分析、运动员训练等方面。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习,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28]。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最重要的是利用它的专家辅助训练功能, 帮助大众实现学习建构。如前所述,对于普通运动爱好者,不科学的运动除了影响运动表现,还会导致伤病的出现,因此更好地推行大众健身的关键之一是提供科学化指导。前文构建的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采用的是广域网远程课程+局域网社区体育指导员辅导的模式,但是该模式也面临着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时间有限、项目多但专业性不强以及体医结合不足等问题。对此,采用人工智能可以以更好、更节省人力资源的方式予以解决[29]。第一,借助家用传感器、视频采集和运动装备,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准确重建人体三维模型、更好地采集使用者训练动作、训练时间、训练意愿等信息,特别是对运动技术指标的采集、分析、反馈。第二,人工智能的强大算法可以帮助使用者规划最佳的训练项目、时间、模式,还可以将居民的运动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加以统筹,引导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轨迹。第三,与VR、AR等技术相融合,人工智能可以使不同使用者进入共同的 “虚拟环境”, 使单纯的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升级为全部使用者的共同交互。第四,借助智能化设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完成健身动作,只要使用者愿意持续训练,甚至可以达到专业效果。当然,高级的智能化运动设备对于没有更高要求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不必要购置的,可由社区和专业健身机构配备,使用者通过预约和付费使用。
-
3.3 大数据:由个体走向群体的健身数据分析
-
大数据 (英文Big Data)是一种海量的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位置等在内的数据状态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互联网对特定类别的大数据进行汇集后,可以运用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挖掘深层次的关系,并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大数据科学作为一个横跨信息、网络、系统科学以及社会、心理、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大数据也已广泛应用于体育领域,比如德国队在巴西世界杯上成功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手和本队之间的比赛战术、最终摘得桂冠,被认为是大数据应用于体育竞赛的成功范例[30]。学者们认为,小数据模式追求数据的精确性、代表性,通过寻找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解释运动健身规律;而大数据追求全样本,通过各种深层次的相关关系解释运动健身规律,这将为运动训练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31]。
-
将大数据应用于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最重要的是将大众居家健身使用终端的个体数据汇集成为群体数据,促进居家健身成为科学性、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说,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时空延展分析功能,对包含 “体质测试、运动指导、健身效果反馈”的居民健身档案进行长期跟踪和分析,并与社区、城市乃至全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第二,可以采集各群体的各类健身数据,突破以往仅有中青年手机用户一般运动信息的瓶颈,形成全国居家健身和居民健康数据库,并成为全民体育信息数据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医疗、保险、教育等数据库对接共享。第三,对数据进行分类、去粗取精,并对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在建设场馆、组织赛事、制定政策等方面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
3.4 区块链:赋能数据安全、共享和价值传递
-
区块链 (英文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底层支撑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部署在点对点网络的所有节点上;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计算机,拥有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都是一条由一个个区块顺序串联形成的链。
-
将区块链应用于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放, 激励系统的价值传递。具体来说,第一,当代网络信息泄露问题层出不穷,信息安全和加密需求变得迫切和突出[32]。区块链具有分布式特性, 使得数据实现分布式记录、存储、更新,不用担心在传统的中心化系统中,中枢节点受损导致全系统崩溃的情况 (除非耗费巨大代价掌控51%以上的算力才能实现攻击,而这样的操作是极度不经济的)。同时,区块链还具有可追溯、防篡改的特性,链式区块结构在存储数据时带有时间戳,加上 “公匙” “私钥”配合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使得链上数据具有极强的可追溯性和防篡改性。体育健身远程教育系统在传统架构模式下也存在 “中心化”的各种问题,如果利用区块链的上述特性,不仅可以减少服务器集群的初期建设成本,还将为健身数据安全提供极大保障。第二,区块链具有 “自信任”特性,在一个无中心权威信任背书的环境下,构建全系统各节点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共识算法集体验证、维护,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交易,实现了点对点直接交易。这样,通过区块链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打通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数据壁垒。第三, 区块链具有激励性,为了使新的交易能够不断被新的区块所记录,区块链在技术设计上对每一笔交易作特殊处理,用电子货币奖励该区块的发现者,再加上 “交易费”收益,激励节点们参与验证过程。后来,奖励机制演变出另一个扩展版本 ——— “通证” (token),一种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资产的 “证券化”, 改变权益分配机制。这样一套模式,可以使健身信息传递的同时进行价值传递,赋予健身行为和健身信息以价值,进一步促进系统的高效率使用,还可以将体育健身升华为一种新模式的共享经济[33],正因如此,有学者指出,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社会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生产关系的变革, 将重塑体育的价值体系[34]。
-
图1 中国健身远程教育系统示意图
-
4 结语
-
现代社会公民脑力劳动时间不断增加,体力劳动不断减少,久坐行为和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量摄入,带来的是 “亚健康”人数的不断增长,慢性病呈 “井喷式”发展态势[35]。这样的情形使得人们愈发强烈地重视身体健康,希望更多地参与运动健身。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4〕46号) 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显示了全民健身的重大意义。
-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本研究提出的以居家健身为核心的远程教育系统,具有如下意义: 一是作为疫情期间的应急措施,提升居民居家健身意愿、增强体质。与2003年 “非典”时期相比,当今中国实力大为增强,信息技术大为发展,数字电视、电脑、手机普及程度更高,政府有能力以极短时间构建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 大众也有条件和能力使用。二是作为疫情结束后的常备健身方式,给大众提供多样化选择。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是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信息化、智能化[36]的创新尝试,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该系统的科学性、场景性、互动性,将全方位助力居民健康 (包含身体、心理、社会适应3个方面的良好状态)。三是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举措,一定程度上解决大众健身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该系统以满足大众体育终身需求为目标,兼顾了各类人群的健身需要,突出远程传播作用与社区堡垒作用,融合了健康、医学的相关理念,推进过去一直倡导而未能实现的 “体医融合”“体护融合”。
-
最后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是基于体育人文社会学关于中国居民健身远程教育系统的可行性探索研究,希望能为政府和体育部门献计献策、提供实用性行动方案,但限于时间、能力,未涉及具体技术层面的建构,更深一步的系统实现需要信息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进行深层研究。
-
参考文献
-
[1] 石云锋,师小函,梁晶晶,等.关于防控疫情一线科室医护人员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中的体会与建议[J].新医学,2020,51(2):90.
-
[2]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EB/OL].(2020-01-30)[2021-03-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2/03/content_5474274.htm.
-
[3] 李龙.从“运动”到“活动”:新时代全民健身理念的重大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5):13.
-
[4] 李恒.互联网重构体育产业及其未来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6):8.
-
[5] 李锋亮.远程教育经济学关键议题与未来关注重点[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53.
-
[6] 肖俊洪.远程教育进入高等教育主流了吗?[J].中国远程教育,2018(8):5.
-
[7] 燕国栋,孙晋海.现代远程教育与大众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74.
-
[8] 张宇,孟凡友,刘洪福,等.构建有氧体育舞蹈网络远程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9):212.
-
[9] 赵凯.我国体育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分析与拓展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
[10] 谢剑锋.我国体育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
[11] 刘素珍,李继平,刘常清,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社区防控[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3):237.
-
[12] 李东.新型冠状病毒的社区防控策略[J/OL].医药导报,2020:1[2020-02-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93.R.20200203.1403.004.html.
-
[13] 肖伟,田媛,马永明.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服务国民健康的意义、困境与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2):32.
-
[14] 赵林.青少年校外体育健身保障机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7):18.
-
[15] 蒋宏宇,敬龙军,刘伟.基于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6):665.
-
[16] 刘传海,王清梅,钱俊伟.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3):109.
-
[17] 吴若熙,王庆军.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18.
-
[18] 周菀菀,罗璇.体育APP发展现状与推广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6(3):20.
-
[19] 汪毅,郭娴,周宇颖.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体护融合”保障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8):110.
-
[20] 毛俐亚,鞠国梁,毛思程,等.社区居民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7(7):48.
-
[21] 李罗季.英国社区体育实施全民健身的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7(5):58.
-
[22] 范孟娟,严焰,钟英.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机遇与挑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2):18.
-
[23] 王相飞,周金钰,王真真,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61.
-
[24] 茅洁.基于VR、AR、MR技术融合的大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9):76.
-
[25] 徐英瑾.虚拟现实:比人工智能更深层次的纠结[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24):8.
-
[26] 龚正伟,徐宇.远程教育环境下学校体育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87.
-
[27] 孙立.体育应用人工智能的价值、困境与对策研究:李世石完败于AlphaGo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98.
-
[28] 林向阳,周红妹.构建体育网络远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08.
-
[29] 刘昊扬.基于人工智能的运动教练系统分析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4):55.
-
[30] 杨春然.论大数据模式下运动员隐私的保护[J].体育科学,2018,38(2):82.
-
[31] 仇乃民,李少丹.走向大数据时代的运动训练科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41.
-
[32] 宋昱.基于区块链的体育大数据集成与传播创新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6):61.
-
[33] 廖钟锋,黄亚玲.共享经济模式下全民健身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6):30.
-
[34] 黄道名,郭孟林,杨群茹.体育产业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选择与实现路径[J].体育科学,2019,39(8):22.
-
[35] 胡扬.从体医分离到体医融合: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7):10.
-
[36] 郑芳,徐伟康.我国智能体育:兴起、发展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9,39(12):14.
-
摘要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的大规模疫情,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积极倡导居家科学健身。以此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深入分析形势及不同群体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认为,该系统能够实现居家授课和交流,健身计划、督促和指导,运动和健康管理等功能,具有专业化、建设速度快、覆盖人群广、使用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可有效应对当前线上健身缺乏统筹管理、未能兼顾更多群体、社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既是疫情期间解决居民健身问题的权宜方案,更是以信息化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进一步对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国居家健身远程教育系统作出展望。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a large-scale epidemic caused by the 2019-nCoV,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has issued a notice, actively advocating scientific fitness at home.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log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for China home fitness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The system can realize home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fitness plan,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sports and health management functions, with specialization, construction speed, wide coverage and low cost. The system can als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lack of overall management of the front fitness, failing to balance more groups, and insufficient functioning of the community. It is not only an expedient solution to solve the resident fitness problem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but also a powerful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sports undertakings through informatization. Then, it makes a prospec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namely virtual real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to China home fitness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