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指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2]。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优、载体不新、质量不高和社会力量参与欠缺等问题[3]。同时,人口结构、社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全民健身发展提出了新要求[4],这将促使全民健身服务更加注重均衡性、普惠性和共享性。在科技革命的新浪潮中,数字技术为公共服务的供需匹配、品质提升和高效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本研究深入探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动力构成,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为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
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理论阐释
-
1.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内涵特征
-
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指的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导向,由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性体育服务,包括健身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体育活动服务、健身指导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及健身设施服务等。数字化是信息化与数码化的延伸,其将客观事物(信息、信号)转变为二进制代码,并对其进行加工、存储、处理、展示和传播,可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实时共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将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将抽象事物转换为客观数据,通过主体间的协调配合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与重组,提供更多元、更贴合民众需求的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规模化、均等化和精准化水平,推动优质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广泛共享,从而解决当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具有以下特征:
-
(1)供给规模化。鉴于我国14亿人口的庞大基数,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范围对于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群体的健身需求至关重要。利用数据的可重复性和高流动性,结合数字技术广泛覆盖的优势,可以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惠及全民。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中,通过引入新的数据要素,能够破解传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 “信息孤岛”与 “区域壁垒”问题,实现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扩大规模经济并发挥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
-
(2)供给均等化。当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有研究表明,有42%的农村公共体育场所不足,55%的农村体育社会组织缺失,90%的农村未配备体育社会指导员[5]。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能够有效实现供给均等化。传统上,由于乡村地理位置偏远及居住形态分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往往较高。但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线上直播平台、虚拟健身房等数字化渠道极大促进了资源的集约共享,缩小了城乡差距,使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平等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
(3)供给精准化。当前我国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需求主体表达机制不畅通、需求识别不准确等难题,导致供给的精准度不足和效率低下。调查显示,居民对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平均知晓率仅为69.9%,更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反映器材数量不足且后续管理不到位[6]。数字信息时代,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对用户健身需求进行全面收集与深度分析,构建全面的数据库,精准描绘用户行为画像,推动服务由传统单一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的供给方式转变,有效解决供给过程中健身供需信息不匹配问题,实现由 “人找服务”向 “服务找人”的转变,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
-
1.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理论基础
-
(1)供需关系理论。供需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供需关系调整受新技术和新生产力的影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居民的健身需求进行精准识别、预测、监督与反馈。这不仅提升了存量资源的流通效率和使用率,更有效缓解了资源闲置与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7]。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能够在供需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桥梁,使居民在经济可及性、物理可达性、技术可用性等方面更加便利。
-
(2)数字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治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数字基础设施要广泛融入生产生活,进一步凸显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8]。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并非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它要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树立互通、共享思维,以数字治理为抓手,以人口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全民健身资源库等数据库为依托,以国家电子政务网为中台,构建政府部门与各方主体交互的服务前端,推动数字技术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全场景、全流程深度融合,实现从匹配需求向发现需求转变。
-
(3)社会质量理论。社会质量理论是20世纪90 年代后期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改革理论,1997年6月在欧盟会议上形成的 《欧洲社会质量的阿姆斯特丹宣言》标志着社会质量理论走向成熟。欧洲社会质量研究基金会将社会质量定义为社会公民在能够提升其福祉和潜能的环境中,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程度。这一定义涵盖了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和社会赋权等四大维度。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发展目标符合社会质量理论的运行逻辑,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保障体现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极大提升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社会凝聚体现在资源共享、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的过程中,有助于维护社会团结; 社会融入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与回应公众评价体现,精准回应居民的健身需求可以促进社会融入; 社会赋权体现为公民体育权、数字知情权等权益的保障与实现[9]。
-
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动力构成
-
满足公众健身需求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根本动力,其中,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与需求拉动三者相互独立又紧密联动,共同形成强大的合力。基于需求反馈,政府通过颁布政策、顶层设计等方式,积极引导和激励数字技术的创新研发。同时,新兴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强化公众的健身需求,促使健身需求的转变与提升,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
-
2.1 政策推动力:落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制度保障
-
数字化不仅是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和优化服务模式的关键,更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扩大范围、创新模式、提升治理水平和增进公众参与的核心动力。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实施层面遭遇多重困境,如服务供给效率低下、覆盖范围有限、分工不明确及供需内容不匹配等。国际上普遍认为体育资源的利用率超过80%方能达到满意标准,而我国农村地区的体育资源利用率仅为23.5% [10]。《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 “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政府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利用前沿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提高资源流通效率,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与全民健身需求之间的适配性。
-
此外,政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一系列 “互联网+ 公共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 “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在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则要求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实施,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和信息系统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
2.2 技术支撑力: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创新平台
-
我国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注入了强大动力。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不仅推动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场景的革新,更深刻改变了居民获取公共信息和服务的习惯。截至 2023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7.5% [11]。在此背景下,创新数字技术、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公众需求的必然选择。
-
此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创造了全新的可能性。这些设备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居民的体温、血糖、心电、运动量、体重、血氧等多项数据,实现与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和医疗信息处理终端的双向通信,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提供了科学依据[12]。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物联网感知平台、大数据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智能调度平台等先进技术的助力下,线下办事窗口与线上信息服务平台得以高效衔接,促进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发展。
-
2.3 需求拉动力:确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目标导向
-
需求识别与精准定位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重要驱动力。当前,需求识别的不充分和不精确已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普惠发展的障碍。主要原因包括居民缺乏 “主动表达”意识、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体验反馈渠道不健全以及需求的长期动态变化等[13]。根据供需关系理论,为提升居民满意度,政府必须借助数字化手段,精准、及时、有效地识别群众的健身需求,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靶向化和高效化供给,更好实现供需匹配。
-
需求形式与内容的转变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居民体育需求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健身企业在 VR、AR等技术的加持下,打造云健身、沉浸式体验等新场景,吸引线下消费者向线上转移,这迫切要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加快数字化进程。此外,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增加,飞盘运动、冰雪运动等新型运动兴起,也促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朝新型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关注存量资源的提质改造和增量资源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服务水平[14]。
-
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实践范本 ———以浙江省嘉善县智慧体育为例
-
3.1 浙江省嘉善县的基本情况
-
浙江省作为全国体育数字化改革的先行示范区,较早开启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并经过长期的深耕细作,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嘉善县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下辖县,地处苏浙沪交界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地带,既是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也是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建设的示范点。嘉善县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方面的探索,不仅为本地区居民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健身服务,更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参考范例。
-
政策层面,嘉善县率先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全民健身数字化发展的文件,如 《嘉善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指出,以系统化和数字化引领为发展理念,推进体育健身场所智能化建设; 依托数字平台,纳入更多场景; 推动体育公共数据与省市充分衔接,提升全民健身资源合理调配、设施优化管理、数据共享利用的创新服务能力。技术创新方面,嘉善县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40 家信息化企业共同成立了 “善数联盟”,通过协同合作破解县域特色场景创新难题,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需求拉动层面,嘉善县 2021 年 GDP 增长 10.3%,人均 GDP突破12万元,经济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体验式及就近运动的健身需求,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重要力量,促使服务向品质化和便捷化方向发展。
-
3.2 嘉善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实践路径及经验成效
-
(1)响应国家政策,创新 “体育+”融合业态。嘉善县积极响应 “健康中国”与 “体育强国”战略,将体育与医疗、科技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第一,搭建平台,实现智慧体育的大范围覆盖。嘉善县在社区、街道部署了健康体征自助监测设备、国民体质自助监测设备及健康小屋等,方便居民自助监测、自我评估。第二,数据赋能,助力公众体质监测。嘉善县运用5G 通信、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血脂等11项体征监测服务,并将体质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人健康管理建议。第三,构建社群,推动全民健身更科学。创建适合居民科学健身与非医疗干预的健康新模式,通过 “社区主导、社团运营管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组织架构,结合 “运动家”线上平台,居民可轻松加入健身社区,获得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个性化运动处方与精准指导。截至2021年12月,嘉善县已组建 249个运动社群,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15]。同时,推动文体旅融合型业态提质增效,建立新型服务 “共享圈”。嘉善县着手打造 “文化旅游一张图”,构建辐射周边区域的文旅体公共服务共享圈,将区域内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和旅游信息等整合到统一的在线平台上,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文旅体咨询服务。
-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智慧体育网络。嘉善县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坚持全面发动、全民行动、城乡联动的原则,创新 “互联网+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模式。第一,依托 “运动家”智慧体育平台,构建一站式全民健身服务系统,涵盖了运动场地预定、赛事活动组织、体教融合推进、体育协会管理等内容。在组织架构上,嘉善县形成了镇级 “1+8+X”和村级 “1+5+3”的体育组织管理模式,确保了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高效管理。截至2021年6 月,已有近千个体育场地接入 “运动家”平台,注册用户达43473人[16]。第二,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依托 “善数联盟”,对体育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扩建与改建,在多个公园安装了智能化、数字化锻炼器材,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健身条件。嘉善县不断盘活存量资源,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推动 “互联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打造集会议、文艺演出、体育活动于一体的村级综合型文化阵地。第三,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设施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通过修建智慧步道、智慧驿站、户外智能体测仪等便民、惠民设施,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档升级。2019年,嘉善县与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一个面积为2030平方米的篮球公园,引入智能化系统,使居民享受到新颖便捷的运动体验。
-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整体性体育治理。嘉善县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公共服务资源合理流动,以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第一,开展 “长三角一体化 5G 智慧健康屋”项目,依托 “健康云”平台,实现了嘉善县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融合共享。通过构建一网通模式,为居民提供健康自助检测、健康指导、基层初诊、远程医疗等多项服务,推动构建 “智慧健康站点—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县级医疗—跨域医疗—智慧健康站点”的全周期智慧健康服务闭环管理体系。据统计,智慧健康屋已经累计服务社区人群 6.6万余人、14.4 万余次[15]。第二,构建体育战略合作格局。嘉善县与上海青浦区和苏州昆山市、吴江区成立 “环淀山湖”体育联盟,共同打造长三角全民健身示范区。通过联合举办多项全民活动,如 “迎新欢乐健康跑” “环太浦河公益骑行”“环意RIDE LIKE A PRO 长三角公开赛” 等,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也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第三,关注后备队伍建设,培育体育人才。嘉善县积极与上海、常州、宁波、无锡等城市开展人才互育、队伍共建等合作,鼓励人才在区域内柔性流动,不断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的一体化发展。
-
4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实践策略
-
4.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新格局
-
(1)建立政策体系,完善标准支撑。第一,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精准施策,制定本地区的战略规划与发展意见,遵循 “顶层设计—试点探索—经验总结—统一框架— 全民推广”的推进路径,确保政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第二,树立法治理念,切实保障公民个人健康信息与数据安全。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基础上,针对体育数据的独特性,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制定体育数据开放标准、体育数据保护法等专门性法律法规。第三,根据社会质量理论,坚持社会公平性原则,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标准建设。省级政府应确保区域间、城乡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政策的一致性与公平性,明确财政投入的方向与力度。将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纳入体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工作,详细统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数量、访问次数、平台覆盖率等信息。同时,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利用网络民意测评、大数据科学分析、线上匿名统计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民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为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依据。
-
(2)建立数字财政,强化资金保障。第一,动态调整资金配置方案,实现预算制度现代化。通过整合政府大数据信息库、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国家自然及地理空间基础资源信息库及 “互联网 + 信息库”等,对地方政府部门收入、投资等数据进行全面汇总与分析。基于政府历年预算构建财力计算模型,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深入调研本区域的人口规模、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体育消费水平等因素,利用大数据算法计算转移支付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领域的具体数额与权重,促进转移支付政策落实。第二,加强资金监管,提升配置效率。建立覆盖中央、省、市、县(区)、村五级的一体化资金管理系统,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实施进度进行实时监管。通过平台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项目信息的跟踪,构建精准的风险控制模型与应对方案。一旦数据出现异常或资金超出预算,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机制,防范财政资金浪费与潜在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例如,湖北省在发放体育消费券期间,运用技术手段对软件作弊抢券、消费券刷单套现、骗取财政资金等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保护了财政资金的安全[17]。
-
4.2 推进多维度创新,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
(1)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第一,加快 “硬基建” 部署。全面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边角地、老旧仓库、废旧厂房等空间,重点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驿站、口袋公园、露天广场等群众身边的基础设施。借鉴嘉善县农村礼堂翻修的成功模式,改造现有场地,打造集文化、展览、体育于一体的综合阵地。同时,加快推进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利用沉浸技术、量子科技、数据分析技术、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提升居民体验; 引入智能管控系统、运营管理系统,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和使用率。第二,推进 “软基建”实施。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整合、功能拓展,构建集健身场馆信息查询、赛事活动报名、服务供给监管与需求反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推进体育场馆、赛事和服务的智能化创新。同时,加快全民健身一体化数据标准建设,通过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体育组织、企业、市场等主体与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对接,提升服务水平与效率。
-
(2)培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人才,补齐专业人才缺口。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的关键要素,然而当前数字化人才供应面临2500万至3000万的缺口。第一,实施人才强体战略,提升体育健身、训练及管理人才的数字技能。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体地位,将与数字技术应用相关的职业技能纳入教学大纲与培养体系,将数字素养作为人才考核与评价的重要指标,提升人才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校和数据公司、互联网公司等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提升人才考核与评价的实用性,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提升工作待遇,吸引数字化专业人才投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复合型人才在区域间、区域内的柔性流动。第二,引入市场机制,联合培养人才。将数字技术培训外包给科研机构或大数据公司,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院校为主体、市场为补充的合作模式。如上海体育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三体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 “体育健身产业大数据研究中心”,聚焦体育健身产业大数据研究、健身行业人才培养、健身行业大数据采集等工作,有效提升了 “体育+大数据”的科学研究水平,为健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4.3 探索多种治理模式,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效率
-
(1)大数据推进精准化治理。运用大数据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化治理,是政府部门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数据要素可以实现对居民健身需求的精准感知、精准施策、精准反馈,实现治理的科学化与高效化。第一,精准感知。政府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感知网络与数据库,促进数字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接入数字社区、数字设施、数字场馆等基础设施,收集并分析海量数据,深入了解居民的健身需求。第二,精准施策。针对不同人群的动态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健身需求,制定精准的策略,确保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偏好。第三,精准监测。分析居民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内容、途径和特点,构建需求监测模型,实时预判需求变化的趋势[18]。建立开放互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反馈与监测平台,持续跟踪数据信息,全程监督公共服务效果,促进供给效果的透明可视化。此外,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牵头,制定体育数据的开放标准,要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市场主体依法公开数据,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浪费、治理无效、数据重复采集等问题。
-
(2)数字技术推动整体性治理。加快构建 “政府—社会—居民”的整体性治理体系。第一,政府加大政务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基于数据共享平台和资源信息库,构建集数据汇总、智能决策和协同办公于一体的治理系统,跨越不同层级,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支持。第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打通供需通道。通过信息服务平台、App、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全面收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需求信息,及时了解群众的健身需求和服务反馈,增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使服务更加贴近民众的实际需求。持续丰富信息平台的内容,除了提供政务新闻、机构动态等基本信息外,进一步开设百姓咨询通道、信息反馈空间、服务监督平台等。同时,关注 “数字鸿沟”问题,确保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公共服务数字化的成果。通过线下服务需求调查和数字能力培育相结合,逐步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
-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08-03)[2023-08-3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03/content_5629218.htm.
-
[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2-03-23)[2023-10-02].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 8.htm.
-
[3]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5.
-
[4] 史小强,戴健.“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形势要求、现实基础与目标举措[J].体育科学,2021,41(4):3.
-
[5] 周铭扬,谢正阳,张樱,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提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1):79.
-
[6] 蒋宏宇,敬龙军,刘伟.基于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6):665.
-
[7] 任红梅.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比较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29(6):10.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1-12)[2023-10-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 ceku/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
[9] 沈费伟,曹子薇.社会质量视角下数字政府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电子政务,2022(7):76.
-
[10] 张振东,张亚坤,袁瑞,等.善治理念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路径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22(6):50.
-
[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2024-03-22)[2024-04-01].https://www.cnnic.net.cn/n4/2024/0321/c208-10962.html.
-
[12] 贾宁,李瑛达.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个性化健康监管平台的构建[J].计算机科学,2019,46(增刊1):566.
-
[13] 韩宏宇,郑家鲲.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内涵、困境及实现策略[J].体育学研究,2021,35(3):75.
-
[14] 闫静,徐诗枧,温雨竹,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改进的SERVQUAL模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4,38(2):8.
-
[15] 浙江省体育局.全民健身行动|嘉善数字赋能三举措创新深化体卫融合[EB/OL].(2021-12-27)[2023-10-01].http://tyj.zj.gov.cn/art/2021/12/27/art_1229560421_59048340.html.
-
[16] 嘉善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嘉善体育开启全新生活场景助力共同富裕[EB/OL].(2021-06-28)[2023-08-22].https://tyj.zj.gov.cn/art/2021/6/28/art_1347254_59020837.html.
-
[17] 湖北省体育局.2022“惠动湖北”体育消费券发放公告[EB/OL].(2022-07-06)[2023-10-05].https://tyj.hubei.gov.cn/fbjd/zcwj/tzgg/202207/t20220706_4208193.shtml.
-
[18] 胡税根,齐胤植.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需求精准管理:内涵特征、分析框架与实现路径[J].理论探讨,2022(1):77.
-
摘要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加速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及动力构成。认为,政策推动力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得以实施的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力则为其提供了创新的平台基础,需求拉动力则明确了数字化服务的目标导向。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服务数字化新格局;推进多维度创新,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探索多种治理模式,提高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Building a higher level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s not only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ower composition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olicy driving force i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git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s,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ce provides an innovative platform foundation, and the demand pulling force clarifies the goal orientation of digital services.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build a new pattern of service digitization, promote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ervice digitization, explore a variety of governance model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rvice resource allo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s.
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 ; public services ; digitalization ; smart sports